当前位置: > 香飘十里
米猪肉(米猪)
2023-05-14 08:28:01
Mars
259
来源:卧枝汇仰竹

米猪 (Mi pig) 是原产于江苏省金坛市的地方猪种,由于该猪历史上来源于体型较小但生产性能优良的猪种而得名。

米猪肉

中心产区及分布

米猪中心产区在江苏省金坛市,多集中在金坛的水北、河头、尧塘、儒林、白塔、洮西、朱林等镇。主要分布于溧阳、丹徒、丹阳、武进及毗邻的市(县)。20 世纪 70 年代后发展较快,被省内外部分地区引种。

江苏常州

江苏常州地图

米猪因分布广,各地条件不尽相同,据陈效华等 (1964) 调查,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北生头、大南生和小南生。后两者比较接近,常合称为南生头。目前,北生头已消亡。

南生头分布于北生头之南,故名。分布区绝大部分在江南,由于饲料条件较好,管理较细致,因此其体质较北生头细致疏松,体型也较丰满。个体略小,头稍短,耳小且耳根软,背腰宽而下凹,腹部大而下垂,呈球状,故俗称“荷包生”或“元宝猪”。

产于金坛、武进南部和溧阳、宜兴一带的南生头,常被称为“小南生”或称“金坛猪”,其体质在米猪中最为细致疏松,是米猪的正宗。在过去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50 ~70 日断乳时体重在12kg 左右,再饲养5~6 个月后,体重达50 ~60kg 时即出售或屠宰。其脂肪较多、肉质较好,屠宰率约为60% ~65%。母猪繁殖性能强,一般年产仔2 ~2.5 ,但每产仔数较少。由于其耳和尾都毛较稀软,皮薄而松弛、软如棉花,故又称为“棉皮猪”或“薄皮猪”大,

产于扬中下洲和武进小河一带的南生头,体质较小南生为结实,常被称为“大南生”,其性能和外形特征,与地理分布位置一样,介于小南生和北生头之间。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主产区金坛市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沪、杭三角地带的中枢。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 226 天;年降水量1078mm,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日照时数 2 034h。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水稻、麦类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豆、棉花、薯类、花生、芝麻、瓜类、各种蔬菜等,饲料作物主要有红花草、南瓜、甜菜、胡萝卜等。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饲料资源为米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品种形成

在太平天国时期 (1851-1864),当地已逐步形成了体型较小,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猪种,称"棉皮猪”。太平天国失败后 (1864),大批苏北人南迁,带入了毛粗皮厚、体型较大的华北型猪种称之为“沙皮猪”,与“棉皮猪”杂交后,逐步分化成两种类型,即小型米猪 (棉夹沙) 和大型米猪(沙夹米)。原来的“棉皮猪”因体型小被淘汰,“棉夹沙”结合了双亲优点,受到农民喜爱,经过长期选育,发展成为现在的米猪。

米猪的形成也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水平有密切关系。产区位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气候条件好,适宜各种农作物和饲料生产,同时粮食加工、酿酒、榨油等加工副产品丰富,为米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上当地农民长期习惯熟食饲喂,精青搭配,垫圈舍饲,精心管理,逐渐形成米猪。

米猪适应性强,特别适宜太湖流域地区饲养,其他地区引进饲养,生长情况良好。

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江苏省畜牧生产管理部门 2006 年调查,全省有米猪母猪8 000 多头,公猪 19 头,主要分布在常州市的金坛、武进一带。在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也有少量分布。

历史上米猪曾是当地群众养殖的当家品种,群体规模较大。据《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记载1979 年全省有太湖猪45.44 万头,其中米猪占8% (米猪原为太湖猪的一个类群),约为 3.64 万头《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80 年产区太湖猪60 多万头,米猪占56%,约为3.36 万头。20 世纪 80-90 年代其存栏量始终稳定在 3 万头以上,最高年份的 1992 年达 5.5 万头。随着优质瘦肉猪的推广以及猪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当地先后引进推广了二元杂种母猪、苏太猪和洋二元母猪以及国外瘦肉型猪,米猪饲养量开始逐年减少。

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米猪头小嘴长,面平直或略凹,额纹少而浅、多竖纹或略有横纹,耳软、下垂过嘴角。背腰略凹,腹大下垂。被毛细疏短软,色浅黑。四肢卧系,腿臀多倾斜,骨细皮薄。皮肤紫红色或灰白色。乳头8~9对,多为偶数排列,约占 70%左右,奇数排列约占30%。乳头形状可分丁香乳头和蓑衣乳头两种。

米猪公猪

米猪母猪

2.体重和体尺

2006 年金坛市畜牧兽医站随机抽样调查,在当地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50头成年母猪资料,2008 年1月对江苏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3 头公猪进行测量,其体重和体尺见表1。

与《江苏省猪品种志》记载的 1981 年金坛县种猪场数据对比,母猪体尺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化。

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米猪早熟、多胎、高产,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母猪一般 70 日龄、体重约13kg开始发情。发情周期 17 ~22 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多在产后 26 ~45 天,发情持续期,后备母猪 24h,经立母猪2~3 天,有的中老年母猪长达3 天以上,适配期一般在发情开始后的 36 ~48h。母猪5 月龄即第四次发情、体重达30kg左右初配,妊娠期 110 ~116 天,年产2~2.5 胎。公猪60 ~70日龄、体重 10kg 左右开始爬跨,一般6~7月龄、体重40kg 左右时初配。利用年限母猪7~8 年,部分优秀个体可达 10 年;公猪4~5年。

据 2006 年江苏省调查,米猪母猪繁殖性能见表 2。

与《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 记载的3 至7 胎纯繁 (82) 母猪总产仔数为(14.65±0.41)头,窝产活仔数 (13.38± 0.32) 头相比,繁殖性能有所下降。

2.育肥性能

米猪早期增重快,体重达 30kg 以后生长逐渐缓慢,体重 60kg 以后生长更慢,几乎不长。6~7月龄时体重60kg 左右。其中个体较大的北生头一般8~10 月龄可达70 ~75kg,个别肥育期延长到1~1.5年时体重可达100~125kg。

据原金坛市种猪场1980 年测定,8 头米猪从 (3 月龄) 体重23.88kg 开始,至(8月龄) 体重93.25kg结束,日增重 455g,每千克增重需精料 4.48kg、青料 3.88kg。屠宰率68.81%,胸体长74.45cm,背膘厚37.2mm,皮厚4mm,眼肌面积16.00平方厘米,后腿比例28.03%。米猪以6月龄、体重70~75kg 屠宰为宜。

饲养管理

历史上米猪均为圈养,以粮食副产品及青绿饲料作为饲料来源,粮食副产品主要包括米糠、麦麸、豆饼、渣类等。在饲料调制方法上精料磨碎,煮熟饲喂,青粗饲料洗净切碎,并与精料拌和。20世纪 80 年代前,饲养育肥猪采取阶段育肥法,即 25kg 仔猪阶段喂得好些,25 ~5kg 架子猪阶段喂得差些,从50kg 到出栏为催肥阶段,再喂好些。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 1990 年开始,在金坛全市大幅度推广了仔猪全价颗粒饲料,科学养猪得到了新的提升。

米猪群体

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1974 年曾在薛埠镇建立种猪场,重点开展米猪的提纯复壮工作。种猪场常年存栏母猪 130 头左右,其中核心群母猪 30 头左右,纯繁比例达 30%。2002 年种猪场划归方茶场。2007 年江苏省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金坛市朱林镇) 建立米猪保种场,有公猪3 头、母猪 3 多头。金市郊区的一些乡镇和农村养有部分米猪。

米猪作为太湖猪的一个类群,1986 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米猪作为杂交母本与长白猪、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开展杂交利用,生产商品猪,杂交一代优势显受到群众欢迎。

品种评价

米猪繁殖性能好 (产仔多、母性好、泌乳力强、哺育率高) 为其突出特点,曾享誉省内外,且抗病耐粗、杂交效果显著。米猪体型较小,对于选育体型适中的高繁殖力母系具有潜在的资源价值。但米猪存在瘦肉率低、生长速度较慢等劣势。今后应加强米猪保种工作,扩大群体数量。

关注我,每天更新“猪内容”

本文关键词: 米猪肉
本文标签: 肉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