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百科精选
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的意思(指向思维发展的文言文学习策略)
2023-07-09 11:28:02
Mars
20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的意思。众所周知,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均为经典名篇,每一篇都兼具“语言”“文学”“文化”等多重教学价值,但在现实教学中,文言文常常“沦落”为学习古汉语的例子,其文学教育、文化传承等价值得不到重视。因此,更需要教师设计出有意思的学习活动,充分实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庸人自扰的意思

古代寓言篇幅短小、情节有趣、寓意深刻,无论是从语言、思维,还是审美、文化的角度,都很适合作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对象。下面以古代寓言为例介绍几种学习活动。

运用多元表征,进入文本的内核。多元表征是指言语符号表征和视觉形象表征。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绘画、表演等可视化的表征方式开展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所学内容属性及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

基于古代寓言的“情节”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获得立体感知,形成对知识的恰当表征,即深入到文本的内核。

例如《塞翁失马》一课,文字浅显、内容易懂,教师“语言”教学的任务很快就能完成。如何才能实现“言文合一”,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寓意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小组的方式,为本文内容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并向全班学生解说。学生呈现出来的思维导图有三类(见下图)。

经过展示、比较和探讨,学生一致认为这个圆形结构是最好的,揭示了“祸福转化,永远在不断循环中”。由这个思维导图,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进一步,思维得到发散,说出了很多启示……

创设任务情境,打开思维的广度。课堂上,教师创设任务情境,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具体操作中,教师任务的设计、情境的呈现,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结构。

有教师教学古代寓言《穿井得一人》,在完成语言教学之后,教师设置了“代入角色,讲好故事”的学习活动,要求合作小组的四位学生分别从“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宋君”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讲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进行纠误和评价。粗略一看,这样的情境任务设置已经比单纯“复述故事”有意思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很好地检测、巩固前一环节的语言学习成果。

选用“高阶活动”,促进学习的深度。面对历史悠久、寓意相对固定的古代寓言,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更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应该“常读常新”,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教学《杞人忧天》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成语词典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指的是庸人自扰,指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是个贬义词。但也有人说,“杞人”能想到别人没想到的,说明他比一般人超前,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值得肯定。你更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倡导“以学习为中心”,就是倡导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既实现文言文“言文合一”的理想目标,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08日第7版

作者:童红霞

本文关键词: 庸人自扰的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