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尚穿搭
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机织物结构参数和针织物结构参数)
2023-07-07 10:28:01
Mars
190
来源:翻页者

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机织物结构参数:

织物组织

经纬纱的粗细是织物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织物设计的重要项目,一般说,由较细的纱线制成的织物较为细腻,由较粗的纱线织成的织物较为粗犷。此外,纱线粗细对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也较大。所以应根据织物的不同用途与要求选用合理的经纬纱的线密度。国家标准规定,棉织物及棉型化纤织物经纬纱的线密度。国家标准规定,棉织物及棉型化纤织物经纬纱的线密度用特克斯(tex)表示。纺织工业部老的标准规定,毛织物与毛型化纤织物经纬纱的线密度用公制支数表示,现在国家标准规定也要用特克斯。精纺毛纺织物所用纱线的线密度系列见下表。

精纺毛织物所用纱线的线密度系列

织物名称 织物原料 线密度tex(公 制支数)华达呢 纯毛 22.2×2(45/2), 20×2(50/2), 18×2(56/2),16.7×2(60/2 毛/涤 20×2(50/2),16.7×2(60/2)哔叽 纯毛 22.2×2(45/2),20×2(50/2)凡立丁 纯毛 20×2(50/2)啥味呢 纯毛 20×2(50/2),18×2(56/2)花呢 纯毛 26.3×2(38/2), 20.8×2(48/2), 16.7×2(60/2),19.2×2(52/2)毛/涤 26.3×2(38/2), 20×2(50/2), 18.5×2(54/2), 18×2(56/2) 16.7×2(60/2), 15.62(64/2)涤/毛/黏 20.8×2(48/2),20×2(50/2)派力司 纯毛 16.7×2(60/2)×25(40) 毛/涤 16.7×2(60/2)×25×(40) 贡呢 纯毛 16.7×2(60/2)×25(40), 16.7×2(60/2)×16.7×2(60/2)粗疏毛织物的纱支范围,根据不同的产品可以为58.8tex~500tex,如麦尔登大都为62.5tex~100tex,海军呢为77tex~125tex,制服呢为111tex~166.7tex,苎麻布的大路品种采用的经纬纱是28.5tex或40tex。天然或化纤长丝用纤度(tex)表示。

密度和紧度

单位长度织物内,经纬纱线根数称为织物的密度,有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之分。

沿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10cm)经纱或纬纱的排列根数是经纱密度PT或纬纱密度Pw。

织物的密度的大小,以及经纬向密度的配置,对织物的性状态如织物的重量、坚牢度、手感以及透水性和透气性,有重要的影响。

密度相同的两种织物,如纱线粗细不一,它的紧密度程度也不同,所以要比较组织相同而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的紧密度,必须采用另一个表示紧密度的指标——织物经、纬向的紧密。它们是指经纬纱线的直径与两根经、纬线间的平均中心距离之比,以百分数来表示。因此有:

经(纬) 向紧度(%)=经(纬)纱直径(㎜)÷两根经(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离(㎜)×100=经(纬)纱直经÷(100/经纬纱密度(根数/10㎝))=经(纬)纱直径(㎜)×经(纬)纱密度(根数/10㎝)(%)如图所示。

织物的总紧度是指织物中经纬纱线所覆盖的面积与织物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数来表示。

织物的总紧度=经纱与纬纱所覆盖的面积/织物的总面积×100=(经向紧度+纬向紧度)-(经向紧度×纬向紧度)

紧密度较大的织物,透气性、透湿性较差,手感较硬,重量也较大,但如果采用变形丝制作的织物,可以获得手感柔软,重量也较轻,透气透湿较好的紧度较大的织物,如下表。

常用本色棉布经纬向紧度和总紧度

分类名称总紧度(%) 经向紧度(%)平布 60~80 35~60

府绸 75~90 61~80

斜纹 75~90 60~80

哔叽纱线 85以下90以上 55~70

华达呢纱线85~9090~97 75~95

3/1卡其纱线85以上90以上 80~110

2/2卡其纱线90以上97以上 80~110

直贡 80以上 65~100

横贡 80以上 45~55 纬向紧度(%) 经纬向紧度比例

平布 35~60 1:1

府绸 35~60 5:3

斜纹 40~55 3:2

哔叽纱线 45~55 6:5

华达呢纱线 45~55 2:1

3/1卡其纱线 45~60 2:1

2/2卡其纱线 45~60 2:1

直贡 45~55 3:2

横贡 65~80 2:3

机织物的长度、宽度、厚度、平方米重和体积重

机织物的长度和宽度

在机织物设计中,机织物的长和宽是一个重要参数。在成批生产的服装厂,对所选面料的幅宽和长度十分重视,因为这和成本核算关系很大。

机织物厚度

织物表面间的垂直距离为织物厚度。纱线的线密度和织物组织,以及纱线的弯曲程度对织物的厚度有较大的影响。而织物厚度对织物的坚牢度、保暖性、透气性、防风性、刚度和悬垂性有较大影响较为明显。

假定纱线为圆柱体,且无变形,经纬纱直径相同,则织物厚度可在2~3倍纱线直径范围内变化,见下图

如经纱的屈曲波高为hT,则织物厚度t(㎜)应为hT和dT之和。即t=hT+dT。要注意的是,染整加工工艺和所用张力,对织物屈曲波高也有明显影响。

织物平方米重

织物平方米重量是表示织物重量的指标,以每平方米织物重量的克数即g/㎡来表示。这是核酸成本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般平方米重大者,较为厚实;小者,较为轻薄。在外贸中,外商常习惯用“姆米”来衡量织物平方米重,1姆米=4.3056g/㎡。

织物体积重量

指单位体积织物的重量,常以g/㎝³表示。织物体积重量与与织物的毛型感关系很大,所以常常也用体积重量来衡量织物的毛型感。

如果织物体积重量达到0.6g/.㎝³,织物手感就显得板结粗硬,毛型感差,穿着时也易遭折边磨损。

一般棉织物的体积重量较大,粗疏毛织物的体积重量要小一些,针织物更小,絮制品最小。此外织物的体积重量与纺织制品的导热性能关系十分密切。

机织物的基本性能

机织物的品的繁多,用途广,不同用途的织物对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服装用机织物一般在外观外观上要求能保持美观的外形,即有一定的保形性,也要有一定的抗伸长能力、抗折皱能力和抗压缩能力;要求有理想的悬垂性和满意的色彩。

在舒适性方面,要求有一定的透气性,要能维持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温平御,既透湿又保暖;要求具有一定的织物风格值,也就是要求达到某些手感。

在机械性能方面,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撕破强度,耐冲击、耐磨和耐疲劳能力。

在物理化学性能方面,希望耐热、耐日光、耐汗及化学药剂。

在生物性能方面,希望耐虫蛙、防霉、易洗又耐洗。

此外,还要求上述性能稳定,即服装刚制成时所具有的性能,希望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仍保持这些性状。

机织物的这些基本服用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织物的原料、织物的结构、织造工艺和染整加工。

其中,原料是主要的、基本的。因而根据织物用途合理选配原料是织物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根据服装的用途选择组成织物的原料也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环节。

上述性能综合为外观、舒适和坚牢耐用三方面。

织物的外观造型性

服装的美观与否,人们喜爱与否,一般从服装的色彩、款式、大小合体以及服装外形的稳定性来加以考察。服装的款式和合体与否,是决定于服装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色彩和外形的稳定性取决于所选的织物。

机织物的色彩

对色彩的要求相当复杂,涉及的因素不但很多,而且大多涉及人们的心理因素。

一般讲,要求色彩鲜艳,且要与所设计的款式相协调,还要与该服装的穿着者的形貌、年龄以及当时社会流行色相协调。

形态稳定性

服装形态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服装的制作工艺和所选服装的性能,也即决于所选织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难易,以及这些外力去除后,变形回复的难易。这既决定于织物的原料,也决定于织物的结构。在服装加工和穿着过程中,一般的作用为拉伸、弯曲、剪切和压缩。

①拉伸变形:

织物受拉伸作用后,产生伸长变形,其关系如图所示。

把纤维拉伸曲线1的拉伸起始部分与织物拉伸曲线2的拉伸起始部分画在同一坐标内。

由图可见,纤维开始受拉伸力作用,拉伸外力几乎与变形成直线关系,此直线的斜率就是纤维的弹性模量E值。

织物受拉伸力作用下,使织物内弯曲的纱线伸直,变形量与拉伸力不成正比例,变形增加速度较快,此时纱线内纤维并没被拉而伸长。

从曲线的c点开始,纱线内纤维已被拉伸直,拉伸力与织物变形间的关系为曲线的cd部分,明显可见cd与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近似平行。

纤维受拉伸作用后,它的伸长的难易决定于它的模量的大小。

而织物受拉产生的变形,决定于织物的结构和纤维的性能。

外力去除后,织物变形的回复,主要决定于纤维的弹性回复率(拉伸和弯曲)和织物内纱线间的摩擦阻力。

作服装用的织物,根据用途不同,对织物的伸长能力的要求也不同。

如紧身服装,要求织物伸长能力大,弹性恢复能力也要大;

对宽松的服装,织物的伸长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都可稍差些。

在进行服装设计选择衣料时,须加注意。

②弯曲变形:

对于服装用织物,希望它有良好的弯曲变形能力。也就是说,在弯矩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弯曲变形;

弹性模量越小,愈易产生弯曲变形。还与织物的厚度有关,厚的织物不易弯曲,薄的织物易弯曲。对织物来讲,还与织物内纱线间的摩擦阻力又与纱线种类(长丝还是短纤维)织物组织、经纬纱密度等有关。

③剪切变形:

在剪切外力作用下,织物产生剪切变形的难易决定于经纬纱线间的交织阻力,也就是纱线间的摩擦阻力。

产生剪切变形后,织物内纱线间的交叉角改变了。

外力去除后。仅依靠纱线的弹性回复,使剪切变形渐渐回复。剪切变形对面料的造型性能影响较大,做丰富的胸部和背、肩的圆势都需要织物有较好的剪切变形能力,所以这种变形对服装外观影响较大。

④压缩变形:

对一些薄的织物来讲,压缩变形一般不太为人们所注意,而对于如毛毯和绒织物等厚型织物来讲,压缩变形及其回复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纺织制品内包含大量空气,织物愈厚,愈含较多的空气,所以也易于被压缩。

为保持制品原有的外貌,希望压缩外力消失后,压缩变形尽快恢复,这样既可以织物外观的保形性好,也可以使制品的空气含量不变,保暖性不受影响。压缩变形的回复能力决定于纤维的弹性回复率。下图表示织物的压缩变形及回复情况。

图D○为布的厚度,在压缩力P(N/㎝²)作用下,为(D○-D)。压缩力去除后,厚度回复到(D○-Dp),Dc为回复部分。

常常用压缩率与δ(%)来表示织物可压缩的程度,用压缩弹性回复率RΟ(%)来表示压缩变形的回复能力。

压缩率和压缩弹性回复率可用下列式子计算:δ=D/D○×100 RΟ=Dc/D×100

织物的抗皱性

在揉搓织物时,织物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揉皱性,又称折皱性。织物抵抗由于揉搓而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能力称为抗皱性。实际上,织物的抗皱性大都反映在除去引起织物折皱的外力后,由于织物的弹性而使织物逐渐回复到起始状态的能力,因此也常常称抗皱回复性或折皱回弹性*。

*织物的抗皱性,常用折皱回弹性来反映,用折皱并一定压力下(10N),受压一定时间(5min)的织物回复角来表示。回复角愈大,抗皱性愈好。

由折皱性大的织物做成的衣服,在穿着过程中容易起皱,即使该服装在色彩、款式和大小合体及穿着稳定性方面都较为理想,也无法保持美好的外观。

譬如一套高级、精制的西装,如一靠就皱,一坐即皱,就大为不美,而且还会因皱纹处的剧烈磨损而加快服装的损坏。因此在服装设计时挑选衣料。还须对织物的抗皱性给以一定的注意。

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在自然悬垂下,能形成平滑和曲率均匀曲面的特性,称为织物的悬垂性。

常用悬垂系数F(%)来表示,一般F 愈小,悬垂性愈好。F =(试样的水平投影面积(㎜²-支撑台小圆盘面积(㎜²)/(试样面积(㎜²)-支撑台小圆盘的面积(㎜²))

某些衣着用织物或生活用织物,特别是裙类织物、舞台帷幕、桌布等,都应具有良好的悬垂性,悬垂性直接与刚柔性有关,抗弯刚度大的织物,悬垂性差。

织物悬垂性好坏,在经纬两个方向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一般要求织物的纬向有较好的悬垂性,因为衣服上的折裥一般都沿经向,所以在纬向有良好的悬垂性特别重要。

织物的舒适性

服装的舒适性是人们心理、生理和物理因素的综合,不但与服装的款式、色彩和图案有关,而且也与织物的性能有关。与服装的舒适性有关的织物性能主要是透气、透温性、保暖性、织物表面性能及织物风格。

织物透气和透气性

气体、液体以及其他微小质点通过织物的性能,称为织物的通透性。

织物透通性包括透气性、透气性和透水性。

透气性是指织物通过空气的性能,夏天衣着用织物需要有较好的透气性,冬季外衣织物的透气性适当地小一些,以保证衣服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减少衣服内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对流,防止人体热量的散失,但是也不能没有透气能力,没有透气能力即使在冬天也会使衣服内气候过于潮湿而使人感到不舒服。

透气性除对衣着制品重要外,对国防用及航运用织物更有它的重要意义。

如降落伞织物和航运帆蓬都需要具有规定的透气性。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织物的紧度、厚度、组织及表面特征,以及与纤维的截面形态、纱线的密度与体积重量等因素有关,染整加工也会影响透气性。

透气性常以透气率Bp表示。它是指织物两边维持一定压力差P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量,有计算式:

Bp=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的空气质量(ml)/织物试样面积(㎝²)×时间(ml/cm²×S)

测量织物透气性的仪器,尽管试样不同,但设计原理基本相同。

织物的透气性是指织物透过水蒸气的性能,也即织物对气态水的行为,也常常称为透湿性。

当织物处于高水蒸气压与低水蒸气压状态之间时,高水蒸气压的水蒸气要通过织物向低水蒸气压一边移动。

水蒸气的移动一方面依靠织物内纤维与纤维间、纱线与纱线间的空隙,作为水蒸气动的通道;

另一方面凭借纤维的吸湿能力,接触高水蒸气压的织物表面纤维吸收了气态水,并向织物内部传递,直到织物的另一面,又向低水蒸气压空间传递,形成另一条传递通道。

这两条通道中,又以前者为主,所以织物的透湿性主要与织物的结构有关。

与织物的透气性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衣着用织物,即使是用疏水性纤维制成的织物,如果含有30%~40%以下的纤维容积,就可达到与吸湿性很好的棉布相类似的透湿能力。

但当要求透湿速率较快的情况下,疏水纤维所制纤维所制织物的透湿性仍不如由亲水性纤维所制的织物。

织物的透湿性对于内衣和运动服来讲很重要,无论冬天还是夏季,人体都在不断散发汗气,透湿好的内衣和运动服,就能及时排除人体散发的水蒸气。

织物透湿性的测定,通常用一透湿杯来进行。

测定一定时间内,透湿杯内液体重量的降低率加以评定,称为蒸发法。

此外也有吸收法,即杯内放置易吸湿的材料,如硅胶等,杯口用织物封盖。

测定一定时间后,以杯内材料的增重率来表示织物的透湿性。

吸湿性、吸水性和透水性

吸湿性是织物对气态水分子的行为,织物既能吸收水分子,又能放出水分子的性能。

主要决定于组成该物质的纤维的吸湿能力。

对亲水性纤维来讲,气态水分子不但能吸附纤维表面上,而且能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的亲水性基团相互吸引而存在。

疏水性纤维,气态水分子只能在纤维表面吸附,所以吸附温量很小。

无论是用何种形式吸湿,都释放能量,以热的形式出现,就是所谓的“吸湿放热”。

由于人体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也就不停地放出“汗气”,就要求服装,特别是内衣织物吸湿能力比较强,才能使人体与内衣间的空气层不至于过分潮湿,而让人感到不舒服。

织物的吸水性是对液态水的行为。吸水性的好坏,也是服装是否舒适的重要指标之一个特别在大汗淋漓时,制作服装的织物的吸水性显得相当重要。

织物吸水的途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组成织物的纤维的吸湿,把水分从织物表面传递到纤维内部;

另一个是借织物的纤维间或纱缝间的空隙,由毛细血管吸水。

亲水性纤维两种途径皆有,疏水性纤维所制成的织物仅有第二种途径。第二种途径主要决定于织物的疏松程度。

人体出汗时,与身体接触的织物表面吸水并把水分传递到另一与干燥空气接触的表面,再向空气散发。织物吸水快,散发也快,这才使人感到舒适。

透水性是指水分子从织物一面渗透到另一面的性能。

由于织物的用途不同,有时采用与透水性相反的指标——防水性来表示织物对水分子透过的阻抗特性。

透水性和防水性对于雨衣、鞋布、防水布、篷布及工业用滤布的品质评定有重要意义。

保暖性

热传递有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传导发生在空气中,也能在纤维内存在。材料的导热系数对热传导所致热损失影响较大,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保暖性好,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远远小于各种纤维的导热系数。

因此服装内包含的静空气愈多,即体积重量尽可能小一些(维持静止空气条件下)由热传导所致的热损失就愈少。

空气对流是存在于空间较大的场所,织物内纤维之间及纤维与空气的接触面上一般不存在对流,因此具有小空隙的细纤维结构是降低导热而无对流的理想结构。

辐射也主要在空气中进行,热射线不能透过纤维,只能部分吸收、部分被纤维反射,织物愈厚,热射线被吸收愈多,保暖性愈好。

因此织物的蓬松程度,或织物的体积重量,在能满足最小热传导的最少纤维含量和防止对流、减少辐射所必需的纤维量之折中时,保暖性也最好。

此外织物的含湿状态对保暖性为有影响,因为水的导热系数比纤维大,且水分进入纤维和纤维间隙,挤走了空气,致使织物的保暖性迅速下降。

织物的表面性能和风格

织物风格是一种综合观念。在日本被称为“风合”,在英国称之为“han–dle”、“fell”或“Texture”。

织物风格有广义风格合狭义风格之分。广义风格指织物对人体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在官能上的综合反映;

狭义风格指织物与人手和肤体之间的接触感,而织物手感就是指人手触摸织物时的感觉,一般与狭义风格通用。

长期以来,人们多以手感目测来评定织物风格,因此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

如视觉这一项,既有深浅、鲜陈等问题,又有个人爱好的问题。

触觉的情况也一样,须凭人手的感觉来断定,这既抽象又主观。

为此各国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至今为止,已研制了测定风格仪器,又总结了不同服装所要求的织物风格。

如日本学者归纳的织物风格为:挺、滑、丰、爽和伸张性。

冬季男服装要求挺、滑、丰;夏季男服装要求挺、爽。

我国的学者归纳的织物风格为:手感活泼与否、表面滑爽与否、织物丰满与否及织物弹性如何,是否容易在服用时产生破裂等。

总之,不同国家对织物风格的评定标准各不相同。

织物的耐用性

服装用织物的耐用性涉及面很广,不仅指坚牢度方面,而且也包括外观和舒适性方面的耐久性。

拉伸、撕破和顶破

拉伸强力——是指织物受拉伸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力。

撕裂强力——是指织物横向撕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力。

顶破强力——是指织物在四周固定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垂直顶破力。

在服装使用过程中,虽然由拉伸、横撕、直顶而导致破坏的情况是很少的,但是织物拉伸强力、撕裂强力、顶破强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寿命和服装的寿命。

耐摩擦牢度

是抵抗摩擦破坏的耐久性。

这种破坏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穿着衣服的人体不停地运动着,和多种物体相互接触,不断摩擦,使纤维碎屑逐步掉离织物,或从织物中被抽拔,而逐步使织物破坏。如服装两袖、臀部、腿部内侧等处服装的摩擦破坏较为明显。

缝纫耐久度与可缝性

服装的耐用与否,除了上述破坏因素外,还与缝纫耐久度有关。

缝纫耐久度又与缝合强力、缝合处的伸缩性及缝合合处的织物内纱线的滑脱有关。无论是垂直于缝迹的单向作用外力还是多方向作用力(如顶破),都可缝纫线的切断,以及被缝合织物内纱线滑脱而造成缝合处裂缝的出现。

被缝合的两块织物相同时,缝纫强度与缝纫线的性能有关,与所用缝纫针数(也即缝纫密度——针/㎝)有关,也与缝纫线的勾接强度有关。一般讲缝纫密度大,即单位长度内的针数多,缝纫强度高。但密度过大,反而会影响缝纫强度。

常把缝纫强力对被缝合织物的强力的百分比称为缝合效率。如缝合效率为η则:

η=缝纫强力/织物强力×100%

一般希望η=80%

织物大多是经过裁剪后,缝制成所需要的制品后再使用,这就遇到缝合是否顺利、缝合效果是否良好等问题,也就是织物的可缝性问题。

可见,织物的可缝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缝纫线、缝纫针,由织物自身结构和特征所决定的缝纫加工难易程度。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衡量织物可缝纫性:

①是否容易缝纫,是否适于高速缝纫。这主要看针刺入织物时的阻力大小和织物的耐热性。高速缝纫时,有时针温升高会导致被缝化纤织物和所用化纤缝纫线的熔融。

②织物被缝合后,是否起皱。一般讲,织物缝制后的起皱有以下三种情况:

㈠缝制时因上下层进料速度差异而起皱;㈡缝制时缝纫线过紧引起起皱;㈢由于材料尺寸不稳定,如缩水率不同,缝制后,穿用后都会发生起皱。

③缝制时,织物内纱线是否会被切断。

由上可知,织物的可缝性与被缝纫织物的厚度、组织、覆盖系数、弯曲刚度、可压缩性、尺寸稳定性及缝纫机的机械状态有关。因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通常用目测,对照实样进行评定,有的研究者正运用电测法测定缝纫阻力和针温,由此评定织物的可缝性。

针织物

针织物的形成和分类

针织物由一个系统纱线制成,是由纱线成圈,并依次串成套而成,如图所示。

针织物的分类与机织物相似,可按原料种类、加工方法、用途或组织结构进行分类。

按原料种类可分为棉针织物,毛针织物,丝针织物,化纤针织物和混纺针织物等。

按加工方法可分为针织坯布和针织成形产品。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内衣、外衣、袜类及冬季生活手套、围巾、帽子等。

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纬编和经编两大类。纬编针织物是横向线圈由同一根纱线按顺序弯曲串套成圈形成。经编针织物是横向线圈系列由平行排列的经纱组同时弯曲相互串套而成,而且每根经纱在横向逐次形成一个或多个线圈。织物还可以按组织结构进行分类。

针织物的线圈结构

组成针织物的基本单元是线圈,线圈的几何形态如图所示。成一个三维弯曲的空间曲线。

图5-3为纬平针织物的线圈结构。线圈由圈干1-2-3-4-5和延展线0-1和5-6组成。

圈干的直线部分1~2和4~5称为圈柱;弧线部分2-3-4称为针编弧,5-6-7称为沉降弧。

在针织物中,线圈在横向连接的行列,称为线圈横列;线圈在纵向串套的行列,称为线圈纵行方向中,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B,为圈高。

线圈圈柱覆盖于圆弧的一面,为针织物的正面;线圈圈弧覆盖于圈柱的一面,为针织物的反面。

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针织物按其组织结构,一般可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三类。

原组织又称基本组织,它是所有针织物的基础。

如纬编针织物中,单面的纬平组织,双面的罗纹纹经平组织和双反面组织;

经编针织物中,单面的经平组织、经缎组织,编链组织,双面的罗纹经平组织,罗纹经缎组织,罗文编链组织等都是原组织。

变化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组织复合而成,即在一个基本组织的相邻线圈纵行间,配置着另一个或另几个基本组织,以改变原有组织的结构与性能。

如纬编针织物中,单面的有变化经平组织、变化经缎组织,双面的有双罗纹经平组织,单面的有变化经平组织中,变化经缎组织,双面的有双罗纹经平组织,双罗纹经缎组织等。

花色组织是以上述组织为基础而派生出来的,它是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者另外编入一些辅助纱线过或其他原料,以形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和不同性能的花色针织物。

纬平组织

又称平针组织是最简单的组织,广泛用于汗衫、袜子和手套等。纬平组织结构和实物照片如图5-4所示。

纬平组织具有高度横向延伸性,比纵向约大两倍。

当纵横向密度相等时,纵向的断裂强强度比横向的断裂强度大。

纬平组织具有卷边现象。纬平针织物的主要缺点是沿纵向和横向易于脱散,如果剪开的针织物边缘没缝好,也会产生脱散。

正面罗纹组织是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间配置而成的。

因罗纹组织的两面都与纬平组织正面一样的线圈纵行,故又称它为双正面组织。按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的不同配置,有1+2,2+2或5+3罗纹组织。

图中纵行a为正面线圈纵行,b为反面线圈纵行。与纬平组织相比,罗纹组织织物不卷边,也不易脱散。

罗纹针织物横向具有高度的延伸性和弹性,密度越大,弹性越好,所以常在针织内衣的袖口、袜子收口处用这种组织。

双反面组织

是由正面线圈横列与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的,所以它的正面外观与纬平组织的反面相同,见图5-6,其中(1)为组织图,(2)为实样照片。

双反面组织针织物的横向延伸性与纬平组织针织物相同,纵向延伸性约比纬平组织针织物大一倍,即它本身的纵横向延伸性接近。

双反面组织针织物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卷边性随正面线圈横列与反面线圈横列的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双反面针织物,也具有脱散性。

经平组织

经平组织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经编针织物组织。

在这种组织中,同一根纱线所形成的线圈轮流地排列在相邻的两个纵行线圈中。经平组织针织物的正反面都呈菱形网眼,宜作夏季衬衫及内衣。经平组织针织物纵横向都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这种针织物边性不显著,但易脱散,有时甚至会因脱散而使针织物分离。

经缎组织

经缎组织也是一种经编针织物组织,它的组织中的每根经纱先以一个方向有次序地移动若干针距,再以相反方向移动若干针距,如此循环编织而成,见下图5-8。

经缎组织针织物卷边性与经平组织针织物相似,也有脱散性,但不会造成织物分离。

双罗纹组织是最常见的双面纬编变化组织,结构如图5-9所示。

双罗纹组织由两个罗纹组织交叉复合而成,即在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之间配置另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因而双罗纹组织的两面都有紧密覆盖的线圈纵行。这类针织物较厚实耐用,保暖性较好,线圈不易脱散,宜制成冬季内衣及各种上衣。

集圈组织

是纬编针织物的花色组织。它是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如图5-10所示。

集圈组织还有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之分。

集圈组织的横向延伸比纬平和罗纹组织小。由于悬弧的存在,集圈组织针织物的宽度较相同针数的其他针织物宽度,长度较短,强力也较纬平和罗纹针织物小,不卷边,也较纬平组织不易脱散,但易抽丝。

提花组织

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要求所选择的某些针上进行编结成圈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如图5-11。

其中⑴为组织图,⑵为实物正面,⑶为实物反面。在那些不垫放新纱线的针上不进行脱圈,这样新纱就呈水平浮线状处于这只不参加编织的针的后面(可从5-11⑶中看到水平浮线),以连接相邻针上刚形成的线圈。

提花组织也有单面和双面提花组织之分。提花组织由于浮线的影响,横向延伸较小。

浮线越长,延伸性越小。

又由于浮线的存在,穿着时易抽线,浮线又使织物变得厚实,单位面积的重量增大。

提花组织针织物不易脱散,这是由于提花组织线圈的横列和纵列由几根纱线构成,即使某一根线断裂,其他纱线承担着外力,也不易脱散。一般用低弹涤丝来编织外衣料。

衬垫组织

是以一定比例在织物的某些线圈上形成不封闭的圈弧,在其余的线圈上呈浮线,停留织物的反面,如图5-12所示。

图1为地纱,2为衬垫纱。

为使衬垫纱线不破坏针织物的外观,常用添纱衬垫组织如图5-13所示。

织物由面纱1和地纱2组成地组织,衬垫纱3周期性地在织物的某些圈弧上形成不封闭的圈弧,并与地纱交叉,夹在面子纱1和地纱2之间,这样衬垫纱不易显露在织物的正面,织物外观得以改善。

添纱衬垫组织针织物表面平整,保暖性好,横向延伸性小,织物逆编结方向脱散。

这种组织适宜做起绒织物,见图5-14。图5-15是一种添纱衬垫组织所制成的针织物,其⑴组织图,⑵为实物正面,⑶为实物反面。针织物的组织变化很多。

组织变化加之纱线色彩变化,织物品种就更加数不胜举了,这给服装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针织物的结构参数针织物的纱线密度

纱线线密度不仅影响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而且是设计针织物组织结构、选择针织机机号和针号的重要依据。

针织用棉与棉型化纤纱的线密度用特克斯(tex)表示。(过去用英制支数表示,后用公制支数表示,现在统一用特克斯。)

针织用毛纱与彭体纱的线密度,也用特克斯(tex)表示(过去用公制支数表示)

针织用合纤长丝与变形丝的线密度,也用特克斯表示。(过去用旦尼尔表示)

针织线圈的长度1,由线圈的圈干及其延展线组成。

线圈长度不仅与针织物的密度有关,而且我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弹性、耐磨性、强度及抗起毛球和勾丝性有很大影响,因此线圈长度是针织物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

针织物的线圈长度愈长,单位面积针织物内的线圈越少,即针织物密度越小,则针织物愈稀薄。

针织物的线圈长度愈长,线圈中的曲率半径较大,力图保持纱线弯曲变形的力最小而且纱线之间的接触点较少,纱线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小,因此,针织物容易变形,尺寸稳定性和弹性较差,强度也较差,脱散性较大。

线圈长度愈长,针织物耐磨性、抗起毛球性和勾丝性等都较差。线圈长度愈长,针织物透气性愈好。

针织物各种组织的线圈长度,通常可根据线圈线段在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近似地进行计算,亦可用拆散方法,求其实际长度。近年来,也有利用仪器直接测量喂入到每只针上的纱线长度来计算的。

针织物的密度

当原料和纱线支数一定时,针织物的稀密度可用针织物的密度来表示。密度直接反映针织物在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通常用横向密度、纵向密度和总密度来表示。密度是我国目前考核针织物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横向密度5cm内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纵行数PA表示。

纵向密度用5cm内线圈纵行方向的线圈横列数PB表示。

总密度是25㎝²内的线圈数,等于横向密度与纵向密度的乘积。

针织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在测量密度前,应先让针织物所产生的变形得到充分恢复,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再进行测量。

针织物横向密度和纵向密度的比值,称为对比系数。它表示针织物在稳定条件下纵横向的尺寸关系,是设计针织物的主要参数。密度对比系数的大小不是常数,它与线圈长度、纱线特(支)数及纱线性质有关。

针织物的密度对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很大。密度较大的针织物比较厚实,保暖性较好,透气性较差,强度、弹性、耐磨性及抗起毛起球性和勾丝性也较好。

针织物的未充实系数

当两种织物的密度相同,而纱线粗细不同时,两种针织物的紧密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要真正表示针织物的紧密程度还需要另一指标,即未充实系数。

针织物的未充实系数δ是线圈长度ι与纱线直径d的比值,可用下式计算:δ=ι(㎜)/d(㎜)

纱线的直径d可通过理论计算求得。

针织物的未充实系数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决定的。目前一般情况下,棉、羊毛纬平组织针织物,δ=20~21;锦纶长丝纬平组织针织物,δ=42;棉1+1罗纹组织针织物,δ=21;棉双罗纹组织针织物δ= 23~24。

根据未充实系数的大小,就可以决定针织物的各项工艺参数,如在给定纱支条件下,选定了未充实系数,线圈长度和针织物密度也就被决定了。

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

国家标准中规定,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用每平方米针织物的干燥重量(g)表示。它是考核针织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针织物的每平方米重量σ,与纱线的特克斯数Nt、线圈的长度ι、横向密度pA、纵向密度PB有关。当Nm、ι、PA、PB已知时,可用下式求σ:

σ=0.4×{(ι×PA×PB)/(1000/Nt)}=4/10000ι×PA×PB×Nt(g/㎡)

上式的推算方法如下:一个线圈的重量(g)等于ι×Nt/(1000×1000),ι用㎜表示,而横向1m长的线圈为20PA,纵向1m长沙的线圈为20PB,因此,1㎡重量σ为:

σ=(ι×Nt)/(1000×1000)×20PA×20PB=4/10000ι×PA×PB×Nt(g/㎡)

如果已知针织物的回潮率W,则1㎡干燥重量σ为:

σ=σ/(1+(W/100))=(4×ι×PA×PB)/10000(1+(W/100))(g /㎡)

当计算双面针织物的1㎡干燥重量,若其线圈由两种纱线组成,而且线圈长度和支数不同,则可按下式计算:

σ=0.4×PA× PB/(1+W/100)(ι1Nt1/1000+ι2Nt2/1000)(g/㎡)

当原料种类和纱线特克斯数一定时,单位面积重量间接反映了针织物的厚度、紧密程度。它不仅影响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而且也是控制针织物重量,进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几项与针织物组织结构有关的特性

针织物的脱散性

当针织物的某根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联系后,线圈在外力作用下,依次由被串套的线圈中脱出,从而使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受到破坏,针织物的这种性质,称为脱散性。

一般织物均可沿逆编结方向脱散,脱散顺序正好与编织顺序相反。

在某种场合下可利用针织物的脱散性为生产服务,例如将针织物线圈脱散成纱线,以达到另行使用的目的。

还可利用编织——脱散线圈的方法,制造合纤变形丝。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针织物中纱线断裂,使线圈产生脱散,并且这种脱散会越来越大,以致不仅仅影响针织物的外观,而且大大降低其耐用性。所以从服用性看来,针织物的脱散性是有害的,要求它越小越好。

针织物的卷边性

某些组织的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其线圈经常发生包卷,这种性质称为卷边性。

针织物的卷边性是由于弯曲的纱线在自由状态下力图伸直所造成的。纱线愈粗,弹性愈好,线圈长度愈短,卷边性也愈显著,具有热塑性的纱线,其针织物经过热定型后,卷边性大大减少或消除。

针织物线圈的歪斜

某些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其线圈经常发生歪斜现象,从而造成线圈纵行的歪斜,直接影响针织物的外观与服用。

线圈的歪斜是由于纱线捻度不稳定引起的,线圈圈柱产生的退捻力使整个线圈纵行发生歪斜。这对于强捻纱针织物更为明显。当纱线的捻度较低且捻度较低且捻度较稳定时,线圈的歪斜较小;针织物的结构较紧密时,线圈歪斜遇到较大的阻力,则线圈的歪斜也较小。

本文关键词: 织物组织
本文标签: 针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