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运动达人
圈地运动时间(原始积累的秘密:英国佃农何以抵抗过度侵夺)
2023-07-11 10:28:01
Mars
267
来源:刘白惜

圈地运动时间。在探寻西方资本主义起源的原因时,马克思曾提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来揭示资本主义何以跳过小生产者的分化阶段而迅速转向成熟的奥秘。他指出,资本原始积累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外渠道,主要是指新兴资产阶级远渡海外,以殖民掠夺的方式快速积累财富。

圈地运动

例如殖民主义者对美洲大陆探索时对当地土著居民的剿灭、屠杀;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商品贸易垄断。另一种是对内渠道,新兴的资产阶与新贵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

这种暴力方式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极少数人手里,另一方面造成大批的农业劳动者转化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了前提条件。而这种暴力运动中,最著名、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的莫过于英国历史上持续数百年的“圈地运动”。

一、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演变

1.早期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最早始于14、15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航运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英国正处于新航运线的中心处,凭借着传统的技术积累与其独有的地理优势,促进了本国贸易产业蓬勃发展。其中,纺织业逐渐取代种植业成为英国当时的核心支柱产业,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产生了大量的绵羊缺口,进而使养殖业成为了暴利产业。

因此在当时英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农村地主及当地贵族开始圈占土地,由一开始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逐渐将魔爪伸向了小佃农的租地与公簿持有农的份地。通过暴力的手段赶走农民,剥夺农民对土地的试用期和所有权,将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进行取消或者限制,将圈占的土地变成私有的大农场,迫使当地农民远走他乡,四处流浪。

2.中期的圈地运动

到了16、17世纪后,海外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技术的革新促进了英国的手工业工场发展,城市及人口的扩张导致了粮食、肉类农产品需求飞速增加。因此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进一步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活动使土地集中化。

特别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新组成的英国政府为扩大及强化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设立制定大量的法条将圈地运动合法化。据资料统计,在此期间,英国约有六百万英亩的土地以这种所谓“合法”的方式侵占掠夺,使当时英国国内近一半的土地都由田地都被集中私有化,变成了大牧场和大农庄。

英国著名的政治学者托马斯·莫尔在他的著作《乌托邦》里描述英国圈地运动时讽刺地将英国当时的圈地运动比作“羊吃人”。

3.圈地运动的结果

至18世纪时,英国政府颁布《共有地围圈法》,将圈地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以暴力手段掠夺土地,驱逐农民。

农民的土地权被强行剥夺,但是得不到任何补偿,被迫流离失所。讽刺的是,英国国王企图限制圈地运动而颁布了一些法令,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一方面使圈地活动日益合法化,另一方面限制了失地农民的迁徙。

失地农民被迫出卖廉价劳动力,其中一部分在原土地上形成的大农场、大牧场从事农业工作,另一方面涌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被迫进入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直到1845年英国圈地运动接近尾声时,农民的人数已经降低到了英国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这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即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身廉价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劳动者。同时,农业与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生产关系也随着圈地运动的结束而基本形成。

二、圈地运动中佃农群体的生存状况

对于英国圈地运动的批判在历史学研究中不绝于耳,传统研究普遍认为英国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都来自于掠夺农民,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环境也因此而恶化,被进一步剥削剩余价值。但是在近年来史学届提出,早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原始积累,同样也依靠农民个体的普遍发展。

不仅有物质财富上的积累,同样也有个人权利的发展、法治环境的改善等精神层面的积累。从史料发掘中可见,英国佃农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恶劣。

通过对圈地运动时期多个农村庄园惯例簿的研究显示,当时农场主对佃农的每日工作量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具体各项活动都有详细精准的指标,可以说佃农的劳役量基本保持不变,并没有被过度剥削;甚至在分配问题上,农场主与佃农之间还存有协调利益的空间,能够讨价还价。与此同时,农场主对佃农提供报酬的规定也是非常严格。

在特殊时期,例如收货季节,佃农付出额外劳动后,农场主还需要给予其“加班工资”,例如提供丰盛可口的膳食,对每顿饭的种类、数量与质量也都有相应的规定,例如提供黑面包还是白面包,有啤酒还是没有啤酒等等。如果没有兑现约定的福利,佃农可以拒绝为农场主帮工。

以上情形和事例表示,在圈地运动中,佃农与农场主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双方之间都将灵活操作的空间尽量压缩。对于农场主而言,这种均势能够避免佃农的消极怠工,以达到获取超额劳役地租的目的;但是对于佃农而言,同样也能避免被雇主随意克扣和恣意盘剥。

由此可见,英国佃农在这种早期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中能够较为有效地抵抗过度侵夺,它对于农民个体的原始积累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三、为什么英国佃农能够抵抗过度侵夺?

1.英国习惯法的约束

所谓习惯法是指建立在对传统习惯合理性假定之上的法律。在当时英国人普遍观念中,任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普遍存在的时期,都会被推定为合理。英国佃农自中世纪以来都沿袭一种约定俗称的习惯或惯例来调节利益关系,对于农场主与佃农的关系而言,更多遵循的是当时英国乡村中的惯例。

这些具有强约束力的惯例,具有严格的精确性。使得佃农的劳动负担了固定化,任何随意增加的负担量都会造到佃农群体的强烈反对。英国学者陶尼针对这种现象指出:英国的习惯法在当时的乡村根深蒂固,像“堤坝”一样避免农民免受庄园主的过分侵略,同时也保护农民免受竞争性压迫的侵袭,从而促进了佃农经济享受到发展繁荣带来的自然增值。

2.庄园法庭的诉讼程序

单纯的习惯法并不足以帮助英国佃农抵御过度侵夺。习惯法的形成来自于英国乡村的庄园法庭。最早的庄园法庭出现在12世纪的英国,它没有专职人员,更像是一种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机会。出席庄园法庭是佃农义务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把庄园法庭看作是集体议事大会。

在庄园法庭中,农场主及其大总管通常担任法庭主持人,但是在诉讼程序设计上,主要以同侪审判制为主,可以将它简单理解为陪审团制度。在涉及到农场主与佃农间的利益冲突时,陪审团的构成主要具有类似背景的本地佃农构成。

而最终最初裁决钱,陪审团需要向全体出庭人进行报告,而案件的裁决同样由全体出庭人表决通过,进而形成判例。这意味着虽然农场主及大总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法理上和实际运作过程中,庄园法庭审批的案件是由全体出庭人共同判决。因此,佃农群体有足够的表决权来维护自身利益。

3.佃农的权利意识与斗争

对于圈地运动过程中的抵抗,一方面来自于当时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反对和限制。另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这来自于佃农自身。当时不乏有起义等暴力对抗活动。由于暴力圈地在当时并不是主流,更多是协议圈地。所以佃农的对抗也更多是通过协商等和平方式。诚如历史学者侯建新所说,英国领主与统治者一样,都是恣意和贪婪的。

但是,英国佃农不仅有抵抗圈地运动的意识和勇气,而且凭借当时英国法律对公簿持有地产权的保护。与农场主进行博弈与周旋。法律证据的支持使很多领主圈地就失去了合法性。因此,总得来看,英国圈地运动虽然充满了血腥与暴力,但是基本上都是在英国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并不是一场少数人单方面掠夺性运动。

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圈地运动中作为被侵夺者的英国佃农,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法律制度、集体行动等多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来抵抗新行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过度侵夺。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经过了“羊吃人”一般残酷的圈地运动后,英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大范围动荡或者崩溃,而是在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下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关键词: 圈地运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