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瑰宝
风筝魏的故事原文(父亲战友的回忆)
2023-06-23 10:28:01
Mars
422
来源:红星故事

风筝魏的故事原文。作者:风筝

风筝魏

魏参谋的故事

我68年刚入伍时,咱们部队住在山东烟台福山县留公营房,番号是坦克自行火炮第282团,我当时在指挥连通信排报话班当战士。魏耐成参谋是团司令部的作训参谋,282团的老兵都知道,魏参谋是老八路,军龄比有些团首长都长,战争年代他是侦察员,有着不凡的传奇经历。那年秋天接到连里命令,让我立刻打背包,携带个人物品,再背一部电台,到团司令部向作训参谋魏耐成报到,并跟随他一起乘卡车到栖霞县方山靶场,为即将进行的全团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实弹射击做准备,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后勤处管装备的谭助理。

嘎斯51卡车行进在胶东半岛山区的盘山公路上,一路颠簸来到了方山靶场。魏参谋安排谭助理和我跟他住一个房间。当年的我是一个新兵,年纪又小啥也不懂,连给首长打水扫地这样的活都不知道主动去干,可是魏参谋和谭助理却毫不在意,都是他俩主动照顾我,手把手教我如何适应野外条件下各种生活技能。魏参谋是这次全团坦克自行火炮实弹射击靶场准备工作的总指挥,谭助理主要负责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技术状况,做好设施设备的技术保障工作。

每天早饭后,我跟着他俩到现场,谭助理就带着那些坦克乘员去检查维护车辆,做技术准备去了。我就跟着魏参谋,围着靶场转开了,要确定靶场周围的警戒哨位,确定靶标的设置位置,修复损坏的检靶壕沟。这些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工作,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可魏参谋却处理的不慌不忙井井有条。忙活了一大顿,我忽然想起来,打靶要有靶子呀,怎么没看见靶子在哪儿呢?我就问魏参谋,他告诉我靶子咱自己做。只见他安排几个工兵战士,扛来了一堆木方子和一捆包装布,然后他自己拿出来一个木工用的工具箱,他亲自动手,那几个工兵给他打下手,锯的锯、钉的钉,很快一堆靶框子就做出来了,再把那捆包装布裁成比靶框子稍大一些的布块,拿出针线缝在靶框子上,所需的靶子就准备好了。

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回临时驻地的路上,一群村里的孩子把谭助理围上了。因为谭助理长得太有特点了,他是广东人,却长了一副欧美人的模样,满脸大胡子,高高的鼻梁,深陷的眼眶,说起话来又是一口山东山里的孩子从来没听过广东口音,就像是电影里的美国兵讲中国话。孩子们就围着谭助理,问他是不是外国人?谭助理当然说自己是中国人了,但孩子们不信,就来问魏参谋。结果魏参谋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他告诉那帮孩子说,这个人是美国人,原来是个美国兵,抗美援朝的时候被我俘虏了,我看他人还不错,能改造好,就把他留下了当了解放军。魏参谋的假话编的有鼻子有眼的,那帮孩子居然都相信了,打那以后那帮孩子一见到谭助理就喊他美国俘虏兵,弄得谭助理无可奈何。我想谭助理肯定要和魏参谋翻脸了,他俩要是翻脸了,我一个新兵蛋子夹在中间,该是多尴尬的事呀。谁知他们两个人就像什么是都没发生一样,依然有说有笑的,谭助理居然对我说,没观死(关系)啦,他说我系美国因(是美国人),我就系美国因(是美国人)啦。我这才发现原来魏参谋的人缘居然这么好,他和谭助理开这么大的玩笑,谭助理居然不会翻脸,还和他是好朋友。那时靶场条件很差,没有电,晚上没事干,就点个煤油灯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大比武,我就问魏参谋,大比武那年你在干嘛?我在坦克一连当连长。那为什么坦克二连是尖子连,你们一连不是,是不是你们一连没人家二连厉害呀?瞎说,我们一连可比二连厉害多了,你知道大比武动员时我是怎么说的吗?我说二连不是尖子连吗,那我们一连就是刀子连,你们知道这刀子是干什么的吗?刀子就是专门削尖子的,所以我们一连这把刀子,就是专门削二连那个尖子的。

那最后的结果呢?最后结果二连是坦克驾驶第一名,我们一连是坦克射击第一名。去参加全军比武,上级决定我们团参加坦克驾驶比武,射击比武派了其他团参加。上级这决定咱得理解,争荣誉的事不能都可着你们一个团来,所以二连拿了全军坦克驾驶第一名,射击第一名被别的部队拿去了。要是我们一连去参加射击比武,那射击第一名花落谁家可就不一定了喽。你就吹吧,吹牛谁不会呀,我也能吹,我是年纪小,那年不够参军年龄,要是那年我也当兵参加大比武,信不信我能把射击、驾驶第一名都给你拿回来,反正吹牛又不上税。是不是吹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明天校炮,咱靶场上见,我让你涨涨见识开开眼。吹灯,睡觉。

第二天一早,我背着电台,跟着魏参谋和谭助理来到靶场,准备校验用于实弹射击的那辆坦克的火炮。炮能不能打得准,一个很关键的条件就是,瞄准镜和火炮要同步,也就是说在瞄准镜里对准的目标和炮口实际指向的目标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变成指东打西,永远打不到正确目标。由于坦克经过长途行军颠簸跋涉来到靶场,许多零部件都会因颠簸发生位置偏移,炮和瞄准镜也一样会出现误差而不同步,所以要进行校验,把二者调整一致,保证瞄哪儿打哪儿。按规定一次火炮校验可以使用三发炮弹。一个有经验的好炮长打一发以后,根据弹着点的误差进行一下修正,修正完了在打一发,然后再修正一次,第三发基本就可以完成校验了。校验火炮的事自然是魏参谋亲自操刀了,只见魏参谋和谭助理两人进了坦克,我打开电台戴上耳机,随时听魏参谋的命令,通知各保障部门开始配合操作。头一天晚上听魏参谋和谭助理商量校验火炮的事,就听他俩说什么是按北极星方向还是按磁北方向等等一大堆专业术语,我一个新兵蛋子也听不懂,反正听着挺复杂,估计今天一时半会也搞不定,且等着吧。谁知没过多一会儿,电台里就传来了魏参谋的指令,让我通知检靶组做好准备,把靶子竖起来,准备射击了。就听“砰”地一声,炮弹飞出了炮口,打到对面的山坡上爆炸了,那声音震耳欲聋。不一会报靶员报告,炮弹正中靶心。这时电台里传来魏参谋的指令,坦克火炮校验结束,部队带回。啊!这就完了,不是说校验要用三发炮弹吗,怎么一发就搞定了,这也太神奇了吧。就这水平,要是当年参加大比武,那鹿死谁手可就真不一定了!魏参谋和谭助理从坦克里下来,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就笑了。怎么样,一发炮弹就校完了,没吹牛吧。不是说可以打三发吗,你怎么就打了一发?开什么玩笑,一发炮弹不少钱呢,都是党和人民的钱,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晚上回到驻地,我这个不安分的小新兵,又开始跟首长打哈哈了。魏参谋,我听老兵说,战争年代你当侦察员,有一回单独去敌后执行侦察任务,完成任务返回部队的途中,你走累了,就到沿途的村里和老乡借了头驴,骑驴回了部队,为这事你还挨了个处分,是真的吗?是真的。那你干嘛要借老乡家的驴呢?走累了呗,不借驴我就真走不回去了。那你也不能违反群众纪律呀,为这事挨个处分太不值了。你呀!太年轻,你不懂,战争年代只要能完成侦察任务,把敌情及时报告给首长,保证战斗的胜利,我个人受个处分什么的,都不算什么。当年魏参谋的话,我听得似懂非懂不甚理解。后来了解了那个年代的党史军史,我才渐渐懂得了魏参谋当年那番话的意义。

魏参谋当侦察员的那个年代,正是解放战争时期敌强我弱,我军所面临的形势最艰苦最险恶的时期。敌人大军压境对我重重包围,如何跳出敌人的重围,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需要侦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侦察敌情,并把情报及时送回指挥机关,使首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魏参谋正式执行了这样的侦察任务。在敌后孤立无援又断粮的情况下,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侦察任务。在返回的路上,他饥饿难耐,实在走不动了,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明知道这样做可能回部队后要受处分,但他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他心里想的是任务比天大,只要能完成任务,只要部队能打胜仗,个人受个处分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才是一个老八路,一个老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怀。一晃五十年过去了,当年跟着魏参谋在方山靶场的经历,就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样,让我难以忘怀。

这是父亲的一位战友写的回忆录,感谢他写的珍贵资料,看后我非常感动。父亲是山东陵县人,1944年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和解放战争,身上多处负伤。父亲在世时常常和我讲抗战时期的经历,最让我难忘的是,朝鲜战场上他们条件异常艰苦,爬冰卧雪,穿着单薄,英勇顽强搏斗,残酷的战争结束,一个连只剩下几个人。

父亲离开我十二年了,父亲的音容相貌依然在我脑海里,夜里时常想起父亲,泪湿枕边。父亲是个老八路,有着不平凡的事迹,他英勇顽强和敢打敢拼精神,永远激励着我。父亲永远活在我心里。。。。

我的父亲魏耐成,1928年出生于山东陵县滋镇三回河村。父亲的父母去世的早,1944年十六岁参军。

这是父亲年轻时的照片。

右面第一是我父亲。

这个照片是一九五几年,具体记不清了。

这是父亲和母亲,在部队平房前的照片,那时部队驻地在山东福山县东留公村附近,父亲部队是坦克团,他是装甲兵。

左边第二个是我父亲,这是在部队营房前和战友们合影,父亲是老装甲兵,开坦克技术好,命中率高,当时在部队里都佩服他。

右一是我父亲,那时他们都年轻,是技术骨干,光荣的坦克兵。

父亲的离休证,我依然保存着。时常翻开看看。。。

父亲的军人残疾证,抗美援朝战场上,敌人炮弹落到父亲身边,弹片炸到耳朵里,无法取出,致使右耳失去听力。评为伤残。

本文关键词: 风筝魏
本文标签: 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