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尚穿搭
朱威廉个人资料(网文20年:谁还记得20年前的榕树下?)
2023-07-28 08:58:02
Mars
194
来源:投稿指南

朱威廉个人资料。#在头条看见彼此#

朱威廉

作者丨翟晨旭·「网文20年」第02期

1997年的时候,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亚洲,捎带着整个世界的金融圈都开始震荡。

当除了预言什么都准的索罗斯狂挥镰刀割韭菜的时候,一个名叫陈万宁的年轻人却因为炒期货赔了个底掉精光,随后入职了一家互联网文学公司。

在这里,他将第一次住花园洋房,第一次坐头等舱。

后来的后来,年轻人开始写剧本,他把这个网站写成“同福客栈”,放到了《武林外传》的剧本里,人们由此记住了他的笔名:宁财神。

不是每个人落魄时,都能遇到自己的“同福客栈”,宁财神是一个幸运儿,因为他遇到的那家网站,名叫“榕树下”。

一家也许在互联网发展史上都空前绝后的公司。

每个人都对网络文学的起点有着不同的定义。

但有些时候,起点并不重要,只要你足够惊艳,也可以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葛优在电影《甲方乙方》里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这一年里,有太多的新元素萌发了出来,为98年的春风埋下来之不易的种子。

在所有后来发了芽的种子里,BBS论坛是一颗,榕树下的个人主页是另外一颗。

前者是爬山虎,不经意间绿了一片天;后者是昙花,总能惊艳到所有人的目光。

1997年,美籍华人朱威廉,开办了一个中文个人主页,起名:“榕树下”,一年多之后,他把这个变成了网站。

如果真写一部网文史,朱威廉大概已经是故纸堆里的名字了,蒙着厚厚的尘埃,但如果时光回溯二十多年前,第一代网文人都不会对“William”这个称呼感到陌生。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会觉得朱威廉回国创办“榕树下”这件事充满着梦想家的感觉。

我们在上一期说过,最早一批玩网文的人其实就是海外的华人圈,只不过玩票试水写两笔牢骚的人很多,真金白银时间精力砸进来就鲜有人在了。

朱威廉,正好是那个梦想照进现实的人。

年轻时的朱威廉

在1997年,朱威廉不算奖金,一年大概是50万美元的薪资水平。

而且之后他卖掉自己创业的广告公司,也收获了大笔资金(这个广告公司当时的收购价是1240万美元,直接撑起了榕树下的早期资金来源)。

所以当他说要辞掉公司职务去办个人文学网站的时候,他们公司董事满脸黑人问号地问:

“你疯了吗?你现在二十几岁,一年拿着五十万美金,辞职去做什么?”

朱威廉

多年之后,当采访的人对朱威廉问出类似的问题:“你当时怎么想的?

朱威廉的回答很诚恳:

“我没怎么想,就觉得这是我的使命,我就是要去做这件事情,可能是‘走火入魔’吧”。

按照朱威廉的自述,他从未受过任何文学训练。

唯一和文学沾点边的是中学拿过他们郡的第一名,不过那是英文写作。

直到创办“榕树下”的很多年之后,朱威廉都没有看过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

从任何角度看朱威廉都不该是缔造了网文传奇的那个人,可偏偏就是他。

站在1997年的关口上,我们得承认,朱威廉走了一条当时文艺青年所未曾设想的道路。

当大家都在陶醉于港台小说的刀光剑影时,朱威廉想的却是“互联网新技术可以赋予文字全新的力量,让文字传播更快捷,可以让更多的人拿起笔去写”,属实是大格局。

这条路注定了。

朱威廉将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打出“文学”两个字。

不是球评、不是段子、不是小说或是别的什么的东西……就是“文学”。

想做就做,1997年的圣诞节,“榕树下”作为个人主页,正式诞生,朱老板开始正式招兵买马起来。

榕树下一开始就和所谓的BBS论坛泾渭分明,论坛时代最讲究的就是自由。

这边敲完回车键,马上写的东西就会传遍千家万户,但榕树下偏偏对这个模式说了“不”。

朱威廉采取了一种类似于传统文学杂志的“编辑审核”的模式。

2000年的榕树下主页

在这个模式下,作者可以在榕树下的个人主页上点击一个链接(现在一看好像有点诈骗网站的感觉),然后把自己的文章发到朱威廉的邮箱里。

小朱同志会夜以继日地审核,然后予以发表。

最初的的时候,没有人关注到这个不起眼的个人小主页,大概在一周之后,朱威廉的邮箱里才出现了第一篇投稿。

这是网络文学迈出的关键一步,尽管后来陈村(榕树下的元老之一)曾反思说,编辑模式耗费了太高额的成本。

但假如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我们以马后炮的视角来看,其实这个模式直到今天也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这些年起点等网站的运营来,一个好的编辑、一次关键的推荐,也许就能创造一个新的大神。

彼时的朱威廉或许不曾想得这么长远,但编辑审核的模式创新已经足以让榕树下一炮而红。

在文学梦还未完全褪色的九十年代,大量的稿件飞向了榕树下。

早期的投稿者大多数是白领、教师和学生,散文和随笔大概占到了稿件的80%以上,在互联网信息还未泛滥的时代里,所有的投稿者都在盼着自己的文字出现在屏幕之上。

许久之后的某一天,朱威廉前往昆明出差,在机场更新榕树下网站内容时,旁边就有人惊呼:

“这不是榕树下吗?”。

那一刻朱威廉才意识到,榕树下早已人尽皆知了。

到1997年底,整个中国大陆大概有三十万台电脑接入到了互联网中,而那时候榕树下的个人主页访问量达到了10W+,这是一个今天看来有些夸张的数字和比例。

榕树下火了。

审核当然不可能再由老板亲自出马,一个在今天看来星光熠熠的工作班子就此建起来了。

于是陈村来了,这位在传统文学界已经享有盛誉前辈,成为了榕树下的艺术总监。

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网眼”,他想看看在互联网上文学能发生怎样奇妙的变化。

作家陈村

于是宁财神也来了,这位后来写出了《武林外传》的大才子,刚刚在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炒期货赔了个底掉精光。

应聘榕树下的岗位是网站设计,朱威廉甚至没看他的作品就把他拉了进来。

编剧宁财神

而后来被人们呼为“邢捕头”的邢育森,就坐在他的对桌。

“那时候,榕树下的办公室,就像是陈万宁(宁财神)日后笔下的同福客栈”,同事赵波后来这样评价道。

再后来,安妮宝贝和路金波也过来应聘。

朱威廉至今能够回忆起安妮宝贝来应聘时期的场景,这个后来大红大紫起起伏伏的作家,来面试的时候“穿得很朴素”。

朱威廉只用了五分钟就录取了这个姑娘,这个来自浙江宁波的女孩子后来在榕树下的当到了部门主管,98年顺理成章地开始写作。

之后的故事,我们很熟悉了,安妮宝贝凭借《告别薇安》和《七月与安生》一炮而红。

安妮宝贝

许多年后的年轻人也许不会再记得榕树下,但他们高中旁书店的书架上,一定会有安妮宝贝的作品。

而在安妮宝贝最早的一批书迷中,有个来自四川的学生。

在偶像的动力下,开始在榕树下尝试写作,并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拿了一等奖,获得了上海大学的保送资格。

他的名字叫郭敬明,后来以小说闻名的他,在榕树下写的内容以散文为主,数年后,这些散文将会出现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之中。

也许他的那句“愿你是阳光,明媚而不忧伤”,形容那个时代榕树下和安妮宝贝,更合适一点。

1999年,当满大街还在开着夏利的时候,朱威廉喜欢开着一辆红色的跑车。

他整日穿行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宛如一道红色的闪电,期待着划开一个旧世界,亦或是在转角遇到一个新世界。

榕树下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壁垒有可能被打通。

尽管这个可能在榕树下诞生之后的很多年,都看起来像是不可能。

路金波、安妮宝贝、今何在、宁财神甚至郭敬明这一代作家,时至今日,他们的网络作家身份已经开始或是早已开始模糊化了。

我们总觉得他们不会是唐家三少或是烽火戏诸侯,前者与晚辈们泾渭分明。

但当我们转头梳理网络文学源头这一并不遥远的起点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是现在的“网络文学”更狭义一些。

小说从来不是文学的全部,八十年代朦胧诗派和先锋文学交相辉映的时候不是,现在亦或是90年代也不是。

BBS论坛为后来的类型小说开辟了一条荆棘遍地的光明之路,而榕树下给了另外一条更艰难的路:

除了小说,文学还有别的什么可能。

所有的人总是在幻想,历史是一条线,从石器到铁器,从落后到文明,但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历史往往是多元化的。

当九十年代末,互联网和网络文学的大戏刚刚开场的时候,BBS论坛是一个“江湖”,里面有刀光剑影,倚天屠龙。

榕树下则更像是一个水泊梁山,各路大神在这里出没,大家坐在一起买醉狂歌,畅想着未来书写着的一切。

而朱威廉则为这场“聚义堂”前的聚会提供了他们所能想象的一切。

如果要说,也许朱威廉不是这些年网文平台创业者里面最有能力的那位,却一定是最豪迈的那位 。

他慷慨地给了员工最好的待遇。

在国内大多数人工资还没到四位数的九十年代末。

朱威廉给宁财神、李寻欢(路金波)和邢育森这“三驾马车”开出了两万月薪的天价,这个数字在当时的上海大概能买到6平方的房子。

他给宁财神租了上海的花园洋房作为寓所,同时提供每个月往返北京的头等舱一张。

他常常把一大捆美钞扔在路金波手里,让他去换成人民币,惹得后者一阵惊呼。

“我觉得钱是最不值钱的,最值钱的是人,他们才是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朱威廉如是说。

朱威廉

这些“最值钱的人”,凭借着梦想的凝聚力和朱威廉的“钞能力”凑在了一起,由此榕树下很快就迎来了爆发式崛起。

到2000年前后,榕树下的访问量已经达到了日均百万,注册人数则是450万,他们每天可以收到5000篇的投稿。

文学热情顺着网线,正在烈烈燃烧。

有人问,朱威廉你想做网上的《收获》吗?

朱威廉对此哈哈一笑,回答道:可能是《收获》想办个榕树下还差不多。

《收获》的巅峰发行量是十万,而榕树下的点击量则数十倍于此。

1999年,榕树下举办了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

在朱威廉和陈村的努力下,贾平凹、余华、王朔和安妮宝贝、路金波等“两代作家”济济一堂,网络文学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传统文学面前。

第一届大赛的冠军是尚爱兰,奖励是一次千岛湖之旅,那次旅行,尚爱兰女士带上了年仅10岁的女儿,小姑娘的名字,叫做蒋方舟。

几个月后的跨年夜,在千禧年的烟火下,朱威廉包下了金茂大厦的豪华包间。

榕树下的员工们彼此举杯,这群大多不到30岁的年轻人看着窗外的夜空,都相信他们将创造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榕树早期作者、编辑团队

北岛的诗里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

杯子碰撞在一起,何必非得是梦想破碎的声音。

未完待续,「网文20年」系列每周一更新

作者丨翟晨旭©️投稿指南

本文关键词: 朱威廉
本文标签: 树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