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富五车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后答案(2021宜春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
2023-07-18 09:58:01
Mars
153
来源:江西专升本资料库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后答案。目 录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基础物理》考试大纲

外国语学院

《综合英语》考试大纲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医学院、美容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C语言》课程考试大纲

美术与设计学院

《创作(设计)》课程考试大纲

音乐舞蹈学院

《专业技能展示》考试大纲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基础物理》考试大纲

(一)适用招生专业:

物理学(师范类)、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

(二)目的和要求:

《基础物理》是高等工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应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他们学习后继课程以及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科学实验准备必要的物理学基本理论。要求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运算和基础应用,并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要求:闭卷考试(120分钟)

(四)考试主要内容

运动和力、运动的守恒量和守恒定律、刚体的运动、热力学基础、静止电荷的电场、恒定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波动光学等。

第1章 运动和力

1.基本内容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抛体运动

1.3 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1.4 相对运动

1.5 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力

1.6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非惯性系 惯性力

2.基本要求

理解位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意义;掌握由质点的平面运动方程求解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方法;掌握质点作圆周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理解几种常见力的特点;掌握用牛顿定律解题方法;了解惯性参考系的概念及力学相对性原理等。

3.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的矢量表示及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圆周运动中角量与线量的关系;切向和法向加速度;质点运动学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方法。

难点:矢量表示;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惯性参考系和相对性原理的理解。

第2章 运动的守恒量和守恒定律

1.基本内容

1.1 质点系的内力和外力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1.2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1.3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1.4 功 动能 动能定理

1.5 保守力 成对力的功 势能

1.6 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1.7 碰撞

2.基本要求

理解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会求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有关问题。

3.重点难点

重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质点的动量矩定理和动量矩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矩守恒的条件;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3章 刚体的运动

1.基本内容

1.1 刚体模型及其运动

1.2 力矩 转动惯量 定轴转动定律

1.3 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4 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2.基本要求

理解刚体的角动量、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动能等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等。

3.重点难点

重点:转动定律;转动惯量的计算;转动动能和角动量的概念;刚体定轴转动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转动惯量的计算;刚体定轴转动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6章 热力学基础

1.基本内容

1.1 热力学第零定律和第一定律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的应用

1.3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1.4 热力学第二定律

2.基本要求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在典型过程中功、热量、内能改变量的计算方法;掌握简单循环过程的特征,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

3.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绝热过程、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

难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应用。

第7章 静止电荷的电场

1.基本内容

1.1 电荷 库仑定律

1.2 静电场 电场强度

1.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1.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1.6 电容器的电容

2.基本要求

理解电场强度概念, 掌握叠加原理分析、求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方法;掌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利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电势的概念,掌握用电势的叠加原理求电势的基本方法;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理解电容器概念等。

3.重点难点

重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的计算;高斯定理及其应用方法;电势的概念和电势的计算。

难点: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强度通量的理解和高斯定理的应用方法;电势的叠加原理和电势的计算。

第8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1.基本内容

1.1 磁感应强度

1.2 毕奥–萨伐尔定律

1.3 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1.4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5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2.基本要求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掌握利用叠加原理分析、求解磁感应强度的基本方法;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掌握用恒定电流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求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会分析磁场对载流导线和线圈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所受作用及其运动等。

3.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稳恒磁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的应用。

第9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理论

1.基本内容

1.1 电磁感应定律

1.2 动生电动势

1.3 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

1.4 自感应和互感应

1.5 磁场的能量

1.6 位移电流 电磁场理论

2.基本要求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规律;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和意义;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及其物理意义等。

3.重点难点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自感和互感。

难点: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第12章 光学

1.基本内容

1.1 相干光

1.2 双缝干涉

1.3 光程与光程差

1.4 薄膜干涉

1.5 光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基本要求

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等厚干涉光程差的分析方法,确定干涉条纹位置的规律;理解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波振面干涉、分振幅干涉、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研究方法及衍射规律。

教学难点:光波的叠加概念、惠更斯一菲湟耳原理。

(五)试题类型

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试卷中难易题比例约为:较易占20%,中等占60%,较难占2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程守洙主编 《普通物理学(第七版 上、下册 )》 高教出版社

外国语学院

《综合英语》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

英语、商务英语

(二)目的和要求

此项考试旨在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该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各项英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项考试既检测学生的英语应用单项技能,也考核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考试要求:闭卷考试(120分钟)

(四)考试主要内容

该科目考核英语语法、词汇、翻译、阅读和写作等内容,一般要求考生英语能力能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主要考试题型包括词形转换、语法和词汇、改写或释义句子、翻译(中英互译)、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作文等。具体如下:

1.语法和词汇

(1)本部分考试要求考生通过基础英语课,阅读课和其它途径认知词汇5500—6500个(含第二级要求的4000—5000个),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2)考生掌握并能运用参考书目规定的语法内容,包括主谓一致关系,表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句型,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的用法,各种时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构词法。并熟练掌握主语从名、同位语从句、倒装句和各种条件句;初步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

(3)测试形式包括词形转换、语法和词汇多项选择题、改写或释义句子、完型填空等。

2.阅读

能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能读懂难度相当于Jane Eyre的文学原著。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并能运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18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钟内速读1000个词左右,中等难度的各类体裁的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测试形式包括阅读理解,由数篇阅读材料组成,每篇材料后有若干道题,学生应根据所读材料内容,从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3.翻译

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流畅。测试形式包括中译英和英译中。

4.写作

要求根据所出的题目和列出的写作提纲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能做到内容切题、完整、条理清楚,文章结构严谨,语法正确,语言通顺恰当。测试形式为主观题型作文,题目主要属于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的范围。

(五)试题类型

试卷题型及比例如下表:

题目序号

名称

题型

分值(%)

1

词汇

客观题

(2’*10)=20

2

单选题

客观题

(2’*10)=20

3

改写或释义句子

主观题

(2’*10)=20

4

翻译题

主观题

2’*10)=20

5

完形填空

客观题

(2’*10)=20

6

阅读理解

客观题

(2’*10)=20

7

写作

主观题

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六版),章振邦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第1--4册,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

药学、农学、园艺、园林、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

(二)目的和要求:

《基础化学》是高等院校理、工、农、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较系统的化学知识,为他们学习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本课程学习目的包括掌握基本化学原理、基本化学运算和基础化学知识的应用,并在学习中获得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平衡观念和变化思想等核心素养,初步具备化学的物质观。

具体要求是学生能够从科学信息中获取化学信息并分析、解读;能够运用化学知识,通过化学科学方法,分析并解决化学问题;能够理解化学的学科地位和价值,具有相对开阔的视野

(三)考试要求:闭卷考试(120分钟)

(四)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1.基本内容:

(1)分散系的分类

(2)溶液的组成标度

(3)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和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4)溶胶

2.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概念及计算;渗透压力的概念及渗透浓度的计算。

(2)熟悉稀溶液依数性之间的换算,利用依数性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3)了解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原因;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稀溶液四个依数性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渗透压概念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五章 酸碱解离平衡

1.基本内容:

(1)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的概念、酸碱反应的实质、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和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

(2)酸碱溶液pH的计算:强酸或强碱溶液 ;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3)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缓冲机制

(4)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公式

2.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解离常数及其应用。

(2)掌握水的离子积及水溶液的pH值的表达式;一元弱酸、弱碱水溶液中pH的计算;缓冲溶液PH的计算。

第六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基本内容: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沉淀溶解平衡实例

2.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的表达式,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及其计算。

(2)掌握并应用浓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

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1.基本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值

②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与电极电位

①原电池

②标准电极电位

(3)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①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

②电极溶液中各物质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2.考试基本要求:

(1)理解氧化值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并能计算元素氧化值。

(2)掌握电池组成式的书写,了解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熟悉标准电极电位概念。

(3)掌握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第八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基本内容:

(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性

①氢光谱和氢原子的Bohr模型

②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③测不准原理

(2)氢原子的波函数

①量子数

(3)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

①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元素和人体健康

2.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4个量子数;

(2)熟悉近似能级;掌握Pai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Hund规则和电子组态。

(3)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原子半径、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4)了解Bohr的原子结构理论。了解波粒二象性;了解元素和健康的关系。

第九章 分子结构

1.基本内容:

(1)现代价键理论

①氢分子的形成

②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③共价键的类型

④键参数

(2)杂化轨道理论

①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②轨道杂化类型及实例

(3)分子间的作用力

①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极化

②van der Waals力

③氢键

2.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现代价键理论要点和σ键、π键的特征;

(2)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sp型杂化特征;

(3)熟悉氢键形成条件、特征、应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现代价键理论要点。

(2)杂化轨道理论要点并用来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3)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1.基本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①配合物的定义

②配合物的组成

③配合物的命名

(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配位平衡

①配位平衡常数

②配位平衡的移动

(4)鳌合物和生物配体

①鳌合效应

②影响鳌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5)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2.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2)了解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稳定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3)了解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4)了解生物配体及配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十一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有效数字

1.基本内容: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2.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误差的种类

(2)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

(3)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五)试题类型

单选题;判断是非题;简答题;计算题;材料论述题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第三版 徐春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法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二)目的和要求

此项考试旨在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对大纲所涉及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分析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考试要求:闭卷考试(120分钟)

(四)考试主要内容

1.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第二单元

《<老子>二章》(《老子》)

《晏子对齐侯问》(《左传》)

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第四单元

《<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北方》(艾青)

第五单元

《<归去来兮辞>并序》(晋·陶渊明)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第六单元

《蒹葭》(《诗经》)

《长恨歌》(唐·白居易)

《沈园二首》(宋·陆游)

第七单元

《论睁了眼看》(鲁迅)

《断魂枪》(老舍)

第八单元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瓦尔登湖>节选》(【美国】亨利·戴维·梭罗)

第九单元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第十单元

《张中丞后叙》(唐·韩愈)

第十一单元

《念奴娇》(宋·张孝祥)

第十二单元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赤壁赋》(宋·苏轼)

2.基本要求

(1)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2)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思想内容等;

(3)了解课文相关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基本知识;

(4)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

(5)赏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与段落。

(五)试题类型

(1)选择题

(2)名句赏析

(3)简答题

(4)分析题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徐中玉 齐森华 谭帆编著:《大学语文》(第十一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医学院、美容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

(二)目的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三)考试要求:闭卷考试(120分钟)

(四)考试主要内容

绪 论

1.基本内容

1.1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1.2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1.3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1.4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1.5 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2.基本要求

熟悉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并了解其范围,分科及发展历程。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掌握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了解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一般概念。

3.重点难点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第一篇 运动系统

第1章 骨 学

1.基本内容

1.1 总论

1.2 中轴骨

1.3 附肢骨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总 论: 一、了解骨骼的概念 二、熟悉骨的分类。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的生长发育,表面形态及可塑性。了解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第二节 中轴骨: 熟悉中轴骨的组成及分部。一、躯干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分部、结构和功能。了解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的形态特征、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二、颅 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1、分离颅骨:掌握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并了解其分部。2、颅的整体观:熟悉颅顶的外面观与内面观。掌握颅底内面观三个颅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掌握颅底外面观。熟悉眶的构成、形态及其孔裂、掌握骨性鼻腔的组成及鼻旁窦的开口位置。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并了解其生后变化。3、掌握中轴骨的重要体表标志——第七颈椎及胸椎棘突、骶角、骶管裂孔、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枕外隆凸、舌骨等。

第三节 附肢骨: 掌握附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一、上肢骨:掌握上肢带骨锁骨与肩胛骨的形态、结构与位置。掌握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形态、结构与位置,熟悉腕骨,掌骨及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二、下肢骨:掌握下肢带骨髋骨的组成、形态、结构与位置。掌握跗骨的排列及其基本形态,了解跖骨、趾骨的基本形态,位置与排列。三、掌握附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锁骨、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与尺骨茎突、豌豆骨、掌骨头、髂嵴、髂前上棘、骼后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髌、胫骨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骨结节、舟骨粗隆。

3.重点难点

(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

(3)颅的整体观。

(4)颅底内面观的三个颅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包括重要的孔、裂)、骨性鼻腔的构成及其与鼻旁窦的关系。

第2章 关节学

1.基本内容

1.1 总论

1.2 中轴骨连结

1.3 附肢骨连结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总 论:熟悉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并了解其功能意义。熟悉直接连结的分类,掌握间接连结或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运动并熟悉其功能、分类以及稳固性与运动灵活性的辨证关系。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第二节 中轴骨连结:一、躯干骨的连结: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掌握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的位置、附着与功能。掌握椎骨关节突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各部的特征。了解其它韧带的位置。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正常弯曲及功能、了解各方面观的形态及运动特点。熟悉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熟悉骨性胸廓的外形与各径。掌握胸廓上、下口形态及组成。了解骨性胸廓的年龄性变化时性别特征。二、颅的连结:熟悉颅的连结主要形式一缝,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第三节 附肢骨连结: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了解其它关节的形式和运动。掌握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3.重点难点

(1)骨连结的分类。

(2)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功能和运动。

(3)椎骨间连结和椎弓间连结的位置、构造与功能。

(4)胸廓的组成。

(5)肩、肘、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与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第3章 肌 学

1.基本内容

1.1 总论

1.2 头肌

1.3 颈肌

1.4 躯干肌

1.5 上肢肌

1.6 下肢肌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总 论: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熟悉肌群的配布原则和相互关系,了解重力在肌运动中的作用,了解肌的命名原则,辅助装置及其血管神经的配布。

第二节 头 肌:一、表情肌:了解表情肌的组成、熟悉其分布特点和功能。二、咀嚼肌: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第三节 颈 肌:了解颈肌的位置、分群、各群肌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位置与基本作用。

第四节 躯干肌: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一、背肌:了解背部浅、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了解背部筋膜的位置和配布、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的位置外形、起止。二、胸肌: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基本作用。三、膈:掌握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薄弱区)和功能。四、腹肌:熟悉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掌握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模肌和腹直肌的起止概况,形态特点、所在部位和基本功能。熟悉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熟悉腹股沟管及腹横筋膜的组成及位置,了解腹后肌群的位置、组成和作用。五、盆底和会阴肌(见生殖系)六、掌握躯干肌的肌性标志: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胸大肌、腹直肌和胸锁乳突肌。

第五节 上肢肌:了解上肢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一、上肢带肌:了解肩带肌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掌握三角肌和大圆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二、臂肌:了解臂肌的分群和组成及作用。掌握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三、前臂肌: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掌握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后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及作用,熟悉前臂其它各肌的位置与作用。四、手肌:熟悉手肌的分群和各肌的位置与作用。五、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三角肌、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了解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第六节 下肢肌: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

一、髋肌:了解髋肌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掌握臀大肌和髂腰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熟悉梨状肌的位置。二、大腿肌:了解大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组成与功能,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位置、形态特点,起止概况和作用。三、小腿肌:了解小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踇长伸肌、腓骨长、短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与作用,了解小腿肌后群深层各肌的位置与作用。四、足肌:了解足背肌和足底肌的分群、位置与作用。五、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半膜肌腱、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足背的趾长伸肌腱和踇长伸肌腱)、熟悉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的组成、境界。

3.重点难点

(1)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及其形态特点、起止、作用。

(2)膈肌的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过结构、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海氏三角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3)股四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形态特点、起止概况和作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小腿三头肌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第二篇 内脏学

第4章 总 论

1.基本内容

1.1 内脏的一般结构

1.2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基本要求

熟悉内脏的概念(范围、结构特点、主要功能),了解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身体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内脏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3.重点难点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5章 消化系统

1.基本内容

1.1 口腔

1.2 咽

1.3 食管

1.4 胃

1.5 小肠

1.6 大肠

1.7 肝

1.8 胰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口腔:了解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构成。熟悉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掌握颏舌肌起止、位置和作用,掌握大唾液腺的形态、位置及导管开口部位。

第二节 咽: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熟悉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构造。

第三节 食管: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切牙的距离),了解食管的构造。

第四节 胃:掌握胃的形态、位置,了解胃壁的构造。

第五节 小肠:熟悉小肠的分部,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征、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及各结构特点,了解肠壁的构造。

第六节 大肠: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分部、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第七节 肝:掌握肝的形态(分叶、肝门)、位置(成人、小儿),熟悉其毗邻,了解其主要功能和肝段的概念,熟悉其体表投影。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了解胆囊的功能,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及胰管的汇合,开口部位及胆汗的排放途径。

第八节 胰:掌握胰的形态、位置,了解其主要功能。

3.重点难点

(1)咽峡的组成。

(2)乳牙和恒牙的数目、名称和牙式。

(3)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与交通。

(4)口腔腺的位置、形态及腺管的开口位置、胆汁的排泄途径、食管的形态、位置、分部及狭窄部位。

第6章 呼吸系统

1.基本内容

1.1 鼻

1.2 喉

1.3 气管与支气管

1.4 肺

1.5 胸膜

1.6 纵膈

2.基本要求

熟悉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 鼻:熟悉外鼻的形态结构,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部位,了解各窦的形态特点。

第二节 喉: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熟悉其功能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了解活体喉口和声门的形态变化。

第三节 气管与主支气管:掌握气管的位置及形态构造特点,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异。

第四节 肺: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熟悉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第五节 胸膜: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的位置,熟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第六节 纵隔:了解纵隔的概念,熟悉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

3.重点难点

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喉腔的形态结构与分部、纵隔的概念、境界、分部(四分法)及各部的内容。

第7章 泌尿系统

1.基本内容

1.1 肾

1.2 输尿管

1.3 膀胱

1.4 尿道

2.基本要求

熟悉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其主要作用。

第一节 肾:掌握肾的形态、构造及位置,熟悉肾的被膜与毗邻,了解肾段的概念及肾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 输尿管: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的位置及在盆部(尤为女性)的主要毗邻,掌握输尿管的狭窄。

第三节 膀胱: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了解膀胱壁的构造,掌握膀胱三角的界限、结构特点、主要意义,了解膀胱位置及毗邻关系。

第四节 尿道: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3.重点难点

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位置与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第8章 男性生殖系统

1.基本内容

1.1 男性内生殖器

1.2 男性外生殖器

1.3 男性尿道

2.基本要求

熟悉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第一节 内生殖器: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熟悉睾丸和附睾的构造,了解睾丸的下降概况,掌握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熟悉射精管的合成、 行径、位置及开口部位,了解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熟悉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

第二节 外生殖器:熟悉阴囊的形态构造,掌握阴茎的分部及构造,熟悉海绵体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

第三节 男性尿道: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

3.重点难点

(1)输精管的形态特征、行径、分部与结扎部位。

(2)精索的形态、位置与组成。

(3)男性尿道的起止、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

第9章 女性生殖系统

1.基本内容

1.1 女性内生殖器

1.2 女性外生殖器

2.基本要求

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第一节 内生殖器: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其形态构造的年龄变化,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其功能,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了解子宫壁的构造及其年龄变化,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

第二节 外生殖器:熟悉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掌握阴道口及尿道口的位置。

<附>乳房: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了解其一般位置。

<附>会阴:掌握会阴的概念和分部。

3.重点难点

(1)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结扎输卵管常选用的部位以及确认输卵管的结构标志。

(2)子宫的形态、分部、内腔、位置和固定装置。

第10章 腹 膜

1.基本内容

1.1 概述

1.2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3 腹膜形成的结构

1.4 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

2.基本要求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熟悉其功能,熟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被覆关系,掌握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的位置,掌握小网膜的分部,了解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熟悉各韧带名称、位置和构成,掌握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

3.重点难点

(1)小网膜、大网膜的位置与分部。

(2)网膜孔与网膜囊的位置与交通。

第三篇 脉管学

第11章 心血管系统

1.基本内容

1.1 总论

1.2 心

1.3 动脉

1.4 静脉

2.基本要求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熟悉其形态特点,了解其主要功能。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论: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心脏: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熟悉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末闭的常见部位,了解心壁的构造,掌握心纤维骨骼,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前后室间支、旋支、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的分布区域,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收集范围、行程、注入部位,掌握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熟悉心脏的体表投影,掌握心包的构成及心包裸区的部位。

第三节 动脉:掌握动脉的概念,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

一、肺循环的动脉:掌握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及动脉韧带的位置。

二、体循环的动脉:(一)升主动脉: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二)主动脉弓: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三大分支 1、颈总动脉: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径,了解其体表投影,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掌握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径和分布,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功脉: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并了解其体表投影,熟悉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布和体表投影。(三)胸主动脉: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掌握肋间后动脉的行径和分布,了解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径。(四)腹主动脉: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行程和分布范围,熟悉肠动脉的配布特点,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掌握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程和分布。(五)髂总动脉: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掌握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的行径和分布,了解髂内动脉其它分支的分布概况,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熟悉股深动脉、腹壁下动脉、腓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布,了解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径、足底弓的组成。了解股动脉的体表投影。掌握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的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

第四节 静脉:掌握静脉的概念,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一、肺循环的静脉: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二、体循环的静脉:1、上腔静脉系: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的起止、行径及主要属支。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以及颈外静脉的行径,了解上肢其它深静脉。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及注入部位。掌握奇静脉的起止、行径。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止、行径。了解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2、下腔静脉系: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和行径。掌握肾静脉和睾丸静脉(卵巢静脉)的行径。了解下腔静脉和髂外静脉的其它属支以及盆腔各静脉丛的位置。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属支,掌握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收集范围、注入部位、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与交通途径。了解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3.重点难点

(1)心脏的位置与外形,心脏各腔的位置、形态、分部、内面结构。心的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与分布范围。

(2)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主要分支与分布范围,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

(3)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收集范围、注入部位、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与交通途径。

第12章 淋巴系统

1.基本内容

1.1 总论

1.2 淋巴导管

1.3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1.4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1.5 胸腺

1.6 脾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总论: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了解淋巴的回流因素和侧支循环。

第二节 淋巴导管: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及其收集范围,掌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及收集范围。

第三节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掌握九条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掌握下颌下、颏下、颈浅、颈深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收集范围与淋巴输出去向。了解头颈部其它淋巴结群的位置。二、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掌握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了解上肢其它淋巴结的位置。三、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了解胸壁和胸腔内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掌握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四、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掌握腹腔淋巴结群的分布及收集范围。了解腰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五、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了解髂外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掌握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六、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了解腘浅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第四节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熟悉乳房、子宫、肺、食管、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第五节 胸腺: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第六节 脾:掌握脾的形态位置,了解脾的主要功能。

3.重点难点

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起始、组成、行径、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第四篇 感觉器

第13章 概 述

1.基本内容

1.1 感受器

1.2 感觉器

2.基本要求

熟悉感受器与感觉器的关系,了解感受器的功能及其分类。

3.重点难点

感受器与感觉器的关系

第14章 视 器

1.基本内容

1.1 眼球

1.2 眼副器

1.3 眼的血管和神经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眼球:熟悉眼球的外形,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眼前房、后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及房水循环途径。

第二节 眼副器:熟悉眼球辅助装置的组成和功能。熟悉眼睑的形态和构造,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及层次,掌握泪器、泪腺和泪道的形态、位置和开口。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了解眶脂体、眼球筋膜。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了解眼的血管、神经。

3.重点难点

(1)眼球的构造(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眼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房水的产生部位、循环途径和功能。

第15章 前庭蜗器

1.基本内容

1.1 外耳

1.2 中耳

1.3 内耳

2.基本要求

熟悉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第一节 外耳:熟悉外耳的组成,掌握外耳道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幼儿外耳道的特点,掌握鼓膜的形态、分部及位置。

第二节 中耳:熟悉中耳的分部,掌握鼓室的形态(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位置和交通,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及主要作用。了解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掌握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口位置、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掌握乳突小房和乳突的位置。

第三节 内耳:熟悉内耳的分部和分部关系,掌握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形态结构。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3.重点难点

(1)鼓室的构造(六个壁上的主要结构)、位置和交通。

(2)骨迷路的分部、形态,膜迷路的位置、形态、分部、内容与功能。

第五篇 神经系统

第16章 总论

1.基本内容

1.1 神经系统的区分

1.2 神经系统的组成

1.3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4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2.基本要求

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及地位,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及两系统的相互关系。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孤的组成。掌握灰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的概念。

3.重点难点

灰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的概念。

第17章 中枢神经系统

1.基本内容

1.1 脊髓

1.2 脑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掌握脊髓的形态、位置、上下端平面和分布、脊髓与脊神经根形态特征,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二、脊髓的内部结构: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构造概况及其分部,了解中央管的位置。掌握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间外侧柱、骶副交感核、胶状质、后角边缘核、后角固有核、胸核)。了解灰质前角a和r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及灰质细胞构筑分层的(Rexed)的概念。掌握脊髓白质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的起止、走行、位置和功能。了解脊髓小脑前后束。掌握脊髓白质主要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侧束、红核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了解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内侧纵束。了解脊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了解脊髓的功能和主要反射。

第二节 脑: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了解脑干和大脑的概念。

一、脑干:掌握脑干的外形、菱形窝及第四脑室、脉络丛的概念。掌握延髓、脑桥、中脑内部结构的名称、位置及主要特点(延髓的两个交叉、第四脑室的敝开和下橄榄核的出现;脑桥划分为基底部和被盖部:中脑出现顶盖和脚底等)。掌握脑神经在脑干内的排列关系及功能。了解其它主要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红核、黑质等)的位置。掌握脑干内重要纤维束(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位置。了解脑干网状结构。二、小脑: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了解小脑皮质的分层及传入、传出联系概况。熟悉小脑中央核、主要纤维联系及小脑的功能。三、间脑:掌握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和第三脑室。了解间脑的分部。了解丘脑内核团的划分概况,掌握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了解上丘脑和底丘脑的概况,掌握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并了解其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熟悉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四、端脑: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主要沟回。熟悉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掌握纹状体的组成,了解其纤维联系和功能。了解大脑半球内的主要纤维概况,掌握在内囊中的主要投射纤维束的排列位置关系。了解大脑皮质的分层和分区。掌握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形态特点和功能定位,掌握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熟悉嗅觉、味觉和平衡觉区在大脑皮质上的位置。了解侧脑室的形态与脉络丛,了解边缘系统的组成和联系概况。

3.重点难点

(1)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

(2)脊髓主要的长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3)脊髓主要的长下行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4)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名称、性质、位置与功能。

(5)内囊的位置、分部、各主要投射纤维束在内囊中的排列位置关系以及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6)大脑皮质内第Ⅱ躯体运动区、第Ⅱ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与形态特点和功能定位。

第18章 周围神经系统

1.基本内容

1.1 脊神经

1.2 脑神经

1.3 内脏神经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和分支,熟悉其分布概况。

一、颈丛: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皮支的浅出部位和分布范围。掌握膈神经的组成,行径和分布。

二、臂丛:掌握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起始、行径和分布概况,了解其受损后运动及感觉障碍主要表现。掌握肌皮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了解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肩胛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

三、胸神经前支: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径、分布范围及其皮支分布节段性平面。

四、腰丛:了解腰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股神经的组成、行径、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熟悉髂腹下、髂腹股沟、闭孔、股外侧皮神经的行径及分支概况。

五、骶丛:了解骶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发起、行径、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了解其受损后的感觉动运障碍的主要表现。熟悉阴部神经的行径、主要分支、分布。

第二节 脑神经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的部位、出颅的部位、纤维成分及分布概况,了解其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一、 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与分布区。二、掌握视神经的功能性质,行径和视交叉概况。三、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分、行径、支配的范围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和机能;了解睫状神经节的部位,性质。四、掌握滑车神经的分布。五、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三叉神经节的位置、性质、三大分支在头面部皮肤的分布区。掌握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行径及其分布概况。六、掌握展神经的行径和分布。七、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径、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性质和位置。八、掌握舌咽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行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与分布。九、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径及其各种纤维成分的分布范围。掌握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左、右)的行径与分布。了解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及分布概况。十、掌握副神经主干的行径及分布概况。十一、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

第三节 内脏神经熟悉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和分布。一、内脏运动神经: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并了解其主要功能。(一)交感神经: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及交感干、椎前节的位置、组成、了解灰、白交通支的性质。熟悉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各三个去向。1、掌握颈上节的位置、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了解颈中节、颈下节的位置、节后纤维分布概况。2、掌握内脏大、小神经及其联系、分布概况。3、掌握胸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4、掌握骶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5、了解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节段性分布概况。(二)副交感神经: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1、颅部: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换神经元部位、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的分布及机能。熟悉面神经、舌咽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掌握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概况。2、骶部:掌握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三)掌握内脏运动神经对内脏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概念以及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四)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分布。二、内脏感觉神经: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三、了解内脏神经的中枢及其传导途径。四、了解牵涉性痛的概念。五、了解眼、心脏、肺及支气管、胃肠道、膀胱、子宫、血管等的内脏运动神经支配概况。

3.重点难点

(1)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行径、分布。

(2)坐骨神经、腓总神经的行径、主要分支。

(3)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性质、纤维成分、连脑部位、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以及眼神经、上、下颌神经的性质、进出颅部位、行径、主要分支与分布概况。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基本内容

1.1 感觉传导通路

1.2 运动传导通路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包括皮肤的精细或辨别性触觉)的起止、行径、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起止、行程、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3、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行程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掌握瞳孔对光反射路径。4、听、平衡和嗅觉传导通路:了解听、平衡和嗅觉传导通路。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1、锥体系: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熟悉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的概念。了解锥体系受损后随意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2、锥体外系: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3.重点难点

(1)躯干、四肢本体感觉(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传导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投射大脑皮质的部位。

(2)躯干、四肢与头、面部痛、温觉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内位置以及投射大脑皮质的部位。

(3)头面部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要求内容同躯干、四肢,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部位、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第20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基本内容

1.1 脑和脊髓的被膜

1.2 脑和脊髓的血管

1.3 脑脊液及其循环

1.4 脑屏障

2.基本要求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掌握脊髓被膜的组成、形态特征,掌握硬脑膜的构造特点、形成物及硬脑膜窦,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及交通。了解其它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了解蛛网膜、齿状韧带、蛛网膜下池、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和脉络丛。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的分布范围。掌握脑底动脉环的组成。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了解脑的浅、深静脉的主要属支以及脑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掌握脑室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第四节 脑屏障:了解脑屏障的概念。

3.重点难点

(1)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与功能。

(2)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

(3)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与交通。

第21章 内分泌系统

1.基本内容

1.1 垂体

1.2 甲状腺

1.3 甲状旁腺

1.4 肾上腺

1.5 松果体

1.6 胸腺

1.7 生殖腺

1.8 胰岛

2.基本要求

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3.重点难点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五)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丁文龙、刘学政主编,《系统解剖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柏树令、应大君主编,《系统解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C语言》课程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二)目的和要求:理解C语言的主要特征、算法概念、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算法描述、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C语言语法、语句和使用方法,具备初步运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程序设计能力,能熟练地阅读、理解和编写简单的C程序,具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和能力。

(三)考试要求:闭卷考试(120分钟)

(四)主要内容

第1章 C语言概述

1.基本内容

1.1 C语言的特点

1.2 简单的C程序介绍

2.基本要求

了解C语言的主要特征,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3.重点难点

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第2章 算法

1.基本内容

1.1 算法概念、特性

1.2 如何表示一个算法

1.3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算法概念、特性。了解如何表示一个算法,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重点难点

算法概念、特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第3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基本内容

1.1 C语言的数据类型

1.2 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1.3 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1.4 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

2.基本要求

掌握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方法。理解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规则。掌握基本运算符的功能,表达式的概念。

3.重点难点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规则,运算符的使用。

第4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

1.基本内容

1.1 C语句概述

1.2 赋值语句

1.3 数据输出

1.4 数据输入

2.基本要求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数据的格式化输入输出、字符的输入输出。

3.重点难点

数据的格式化输入输出、字符的输入输出。

第5章 逻辑运算与判断选取控制

1.基本内容

1.1 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

1.2 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

1.3 if 语句

1.4 switch 语句

2.基本要求

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掌握if 语句和Switch 语句的使用,掌握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3.重点难点

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使用,条件语句的使用。

第6章 循环控制

1.基本内容

1.1 goto语句

1.2 while 语句

1.3 do-while 语句

1.4 for 语句

1.5 switch 语句

1.6 循环的嵌套

1.7 break 语句和continue语句

2.基本要求

理解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循环语句的结构及使用,理解各种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掌握循环程序设计方法。

3.重点难点

循环语句的结构及使用,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第7章 数组

1.基本内容

1.1 一维数组的定义与引用

1.2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引用

1.3 字符数组的定义与引用

2.基本要求

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组的定义与数组元素的引用。

3.重点难点

数组的定义与数组元素的引用,字符串函数。

第8章 函数

1.基本内容

1.1 函数概述

1.2 函数参数与函数的值

1.3 函数的调用

本文关键词: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