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运动达人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冬游喀什(下))
2023-07-16 08:28:01
Mars
158
来源:卡拉马佐夫斯基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四、高原风光

慕士塔格

在来到喀什的第三天,我们按照之前的计划行程,与另外一个游客一道坐上了包车师傅的车(当地有很多司机承接包车去塔县的活,我们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在当地援疆兼职接活的小伙子),开启了三天的塔县之旅,人人都说新疆的美景都在路上,中巴友谊之路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

沿途的雪山雪地

沿途风景

第一天从喀什出发,沿着G314国道一路往南即可到达塔县,这条路也被亲切的称为“中巴友谊之路”。中巴友谊之路又被称为喀喇昆仑公路,北起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途径边境红其拉甫,最终到达巴基斯坦北部的塔科特,其中在中国境内416公里,在巴基斯坦境内600余公里。虽然公路全长不过一千多公里,但因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建造这条公路极其的困难。

雪山河流

沿途风景

公路就是穿梭在各种山脉里

路两边的雪山给人压迫感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尚未结束,虽然我们当时也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但出于战略考虑,中、巴两国还是决定修建一条连接彼此的公路。根据协议约定,中巴双方从两国边境海拔4733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向各自防线修建。而3500名战士历经两年以牺牲47人的代价修筑完成了中国境内路段。但因为巴方施工进度缓慢而向我国请求帮助,而我国也毫不犹豫伸出了援助之手,开始援助巴方建设境内北起红其拉甫南至塔科特大桥的路段,而经过十几年的努力,700多条生命的牺牲,中巴公路最终建成。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巴基斯坦救援队就是通过这条友谊之路将物资送到国内。如今中巴公路北接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南北丝路的重要枢纽。

尽管中巴公路被看作是世界上十大险峻公路之一,但沿途的风景却也是对得起它的险峻。从喀什出发,行驶大约一个半小时,路旁的山体会变成红色,意味着我们进入了被人简称为“红山谷”的地方,汽车穿行在红山间,路边的盖孜河潺潺流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沿海长大的我们目不暇接,这一片绵延几公里的丹霞地貌被称为奥依塔克红山(奥依塔克是古突厥语,意思是群山之中的一片洼地)。

沿途的红山

红山变成了雪山

近在咫尺的红山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红色山体逐渐消失,意味着我们离开了盖孜大峡谷,进入了帕米尔高原,快到白沙湖的时候,右边一条岔路便是通往木吉乡,经过边防证检查后,就绕到了白沙湖的背面,白沙湖的背后是白沙山,白沙山山顶的岩石因为长年风化,变成粉末状,从上倾泻下来掩盖了山体,所以称为白沙山。相较于白沙湖的正面,我们一致认为白沙湖的背面风景更美。

背面的白沙湖

白沙山和白沙湖

晴天下的白沙湖

背面的白沙湖

阴天下的白沙山和白沙湖

白沙湖边的高山牧场

牧场白沙湖和雪山

阴天下的白沙湖

结冰的湖面

走在结冰的湖面上

继续往前走,因为前往木吉火山口道路的关闭,我们只能原路返回继续走上中巴公路。之后会经过白沙湖的正面,这里有两处观景停车场,可以把车停在这里然后沿着栈道走到湖边近距离欣赏白沙湖的壮美,因天冷湖面已经结冰,因此很多人在湖面上玩耍,拍照。绿色的冰面与灰白的山峦交相辉映,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美丽,而身着民族服装的克尔克孜人或牵着牦牛与游客有偿合影,或向游客兜售着所谓的高原“玉石”,为旅途添增一丝人文情趣。

正面的白沙湖还是有不少游客

观景台视角的白沙湖和白沙山

过了白沙湖途经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后有一座被雪山环绕的湖泊,这便是喀拉库勒湖。喀拉库勒湖位于中巴公路的东侧,它是慕士塔格峰的冰川融水在山前低洼处形成,站在湖边就能看到慕士塔格峰的雄姿。据说夏季的时候湖面还能倒映山峰的样子,但因为冬季湖面结冰,我们错过了此番景象。

继续往前,我们到达了慕士塔格冰川公园,这是全程海拔最高的地方,虽然公园的大门关闭,但是边上仍有路人通过的小门,我们小心翼翼地进入公园,踩着数十公分的积雪,缓缓爬上一个斜坡,身处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近距离地感受海拔七千多米高的慕士塔格峰,与其他高耸、冷峻的山峰不同,它的体型浑圆,又布满道道裂谷,像是干裂的馒头,负雪戴云孕育了十几条冰川,因此被称为“冰川之父”。

远处望去的慕斯塔格峰

侧面的慕斯塔格峰

慕斯塔格峰公园

近距离感受“冰川之父”

阳光照耀下的慕斯塔格峰

下了苏巴什达坂可以看见路牌卡拉苏,这是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唯一的通商口岸,也是新疆17个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喀什唯二的口岸(另一个是中巴红其拉甫口岸)。回程的路上刚好赶上恢复通关,出入境的卡车排着长队等待通关。

开了一段下坡后我们到了塔合曼湿地。这是天然的草地,也是塔合曼乡牧民赖以生存的优质牧场。这里有个观景台,从观景台望去,虽然被雪覆盖,但能想象得出这片湿地是帕米尔高原上一片难能可贵的草原,如果春夏来这里据说能看到成群的牛羊。

塔合曼湿地观景台

大雪覆盖的湿地

夏季的塔合曼湿地-正版网图

晚上八点多终于到了塔县县城,即使天已经暗下,但依旧抵挡不住它与众不同的魅力。鉴于它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阿赖山脉的连结处,东西两边都是连绵的雪山和纵横的沟壑,而城市就建在中间相对平稳肥沃的河谷地带(海拔也有三千多米),把它叫做雪山下的城市一点也不为过。

县城两边都是雪山

冬季的塔县

雪山下的城市

塔县位处喀什的西南,是中国境内唯一和三个国家有边境线的县,分别为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巴基斯坦。虽然塔县的面积相当于1/4个浙江省,但县城的面积并不大,人口仅有四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塔吉克族,他们是欧罗巴人种,也就是俗称的白人(因他们基本不与外族通婚,保留了自身民族血统的纯正),但因为距离太阳太近,反倒使他们的肤色多少带有点高原红。

我们沿着县城的主干道散步,可以看到不少“内地”元素。因为塔县是深圳在新疆的对口援助县,很多路牌都会标记“深圳塔县一家亲,南海昆仑心连心”,而像县医院也是深圳援建;路边的绝大多数餐馆都是中餐馆,尤其是川菜馆居多;甚至像宾馆都是内地的建造风格。因此只有偶尔遇见的塔吉克族人和塔吉克餐厅将我们拉回现实。针对众多的中式店铺,司机师傅说是因为每年攀登慕士塔格峰的人非常多,这些店铺主要是招待他们用的。而我觉得可能是塔县作为重要的边境城市,这些店铺是服务来这里做生意的内地人,当然因为过年假期这些店铺都歇业了,我也失去了直接知晓答案的路径。

无处不在的“深圳”符号

一排排的中式餐馆

第二天早上我们从塔县出发去了瓦罕走廊在中国境内的入口。与其说这是一个景点,倒不如说是一段屈辱近代史的回忆。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是阿富汗连接我国新疆呈东西走向的狭长地段,广义上全长约40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历史上瓦罕走廊是沟通东西帕米尔高原的通道,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唐朝高僧玄奘取经就路过此处。而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英俄两国趁着清政府羸弱且忙着甲午战争在中亚内陆划分势力范围,并背着清政府瓜分了属于中国领土的帕米尔,自此瓦罕走廊的大部分归属于了阿富汗。

前往瓦罕走廊的路牌

瓦罕走廊

两只狗狗成了游客们的拍照宠儿

瓦罕走廊

离开瓦罕走廊后我们向南去了盘龙古道在的西侧的入口。盘龙古道又名瓦恰公路,是为了方便瓦恰乡村民出行而建造的一条“捷径”,因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只能采取建设S型道路的方式,因其宛如盘旋的神龙卧在大地上,因此被戏称为盘龙古道。盘龙古道整条道路全长约75公里,而真正的盘龙道只有约30公里,这短短的30多公里中,就有超过600多个大弯,大部分弯道都超过180度。而整段路的海拔跨度更是从4100米落到3000米,这不仅让老司机心潮澎湃,也让旅客们足够震撼。就正因如此,如今的盘龙古道有了“网红“的气质,引无数人来打卡,甚至有人把它与独库公路相媲美。只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恰逢雪季公路关闭了。

路口的标志

盘龙古道

盘龙古道俯视图-正版网图

下午我们开车从塔县县城出发向北经613县道前往盘龙古道在东侧的入口。期间我们开过一段塔莎古道。顾名思义,这是曾经塔县通往莎车县的道路,也是玄奘取经归来途经的道路。但如今因为路况复杂,我们走的前半段路况还算良好,据说后半段的路况会越来越差,时常有泥石流、塌方发生,因此人们宁愿从塔县返回喀什再去莎车县也很少走这条古道。

雪山离的很近

山之间的缝隙很小,背阴面就会有雪覆盖

疑似风化物和雪混合

河水清澈

难得遇到不结冰的河

当天下午的天气可谓相当完美,蓝天白云、阳光高照,我们一路沿着清澈的塔什库尔干河,路离两旁的冷峻雪山让人感觉近在咫尺。随后我们到了如今网上很火的打卡地班迪尔蓝湖,这是一个有优雅的名字,因为地处班迪尔乡,且在不同的天气、时间下会呈现蓝色或者绿色,因此得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下坂地水库(为了储水、灌溉而建造的水库)。相较于白沙湖的热门、大气,班迪尔湖地处高山之间,更显隐蔽和神秘。加之冬季游客较少,我们仿佛身处无人区,独享这绝美和原始的景色。

很多人会在桥上拍摄班迪尔湖

班迪尔湖

部分结冰的湖面

看上去的确是蓝绿色

近距离感受班迪尔湖

离开班迪尔湖会陆陆续续经过一些塔吉克村庄和塔吉克族民居、一片片不成规模的田地还有成群的绵羊和稀疏的牦牛。路上还遇到一片沙棘树,偷偷摘了几颗吃,好生酸爽。

沙棘和绵羊

牦牛

随后会路过位于班迪尔乡的坎尔洋村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区,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但如果不来喀什,不来塔县,对这首歌的记忆很难被唤起。这首歌是1963年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而电影的取景地就是在塔县,歌曲词曲作者雷振邦在接到为电影作曲的任务后,便立即来到这里体验生活,并在这里创作出了此歌曲。如今以这首歌命名的景区凭借着独有的地理位置及塔吉克族文化,通过旅游走出“深度贫困村”的困境。

下午之行的终点是盘龙古道东侧的入口,在封闭的门禁前拍照打卡感叹了一波“能去的景点都去了”后踏上了回塔县的旅程,更庆幸地是赶上了“日照金山”这一意外的收获。

日照金山

日照金山

第三天早上前往石头城和金草滩,石头城位于塔县的东北侧,塔什库尔干河畔,一座小山丘上,这里作为曾经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是古代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汇点,后在如今的塔县兴建城镇(“塔什库尔干”维吾尔族语里就是“石头城”的意思),石头城遂被遗弃。如今背衬雪山及苍穹,城墙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乱石成堆,被大雪覆盖,略显凄凉悲壮。石头城的对面是金草滩,据说这个草地在秋天时泛着金黄,因此得名。只是如今这季节只呈现了白茫茫的一片。

金草滩-正版网图

石头城-正版网图

金草滩的日出

金草滩的日出

五、西域美食

说起喀什或者说新疆的美食,那绝对是仁者见仁的话题,只能说,如果喜欢羊肉、喜欢面食,喜欢尝试一些平时吃不到的新鲜产品,那么喀什的美食是值得去尝试的。如果以上都接受不了,那么到了饭点可能就比较难办,在喀什古城寻找中式餐厅是比较困难的。

美食的种类很多,按照某点评和某书的推荐即可,但也不是必须要选某一家,同类型的店铺可替代性很强,尤其是抓饭、烤包子、缸子肉这种常规食物。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鸽子汤”,来喀什之前就听过一句话,“没有一只鸽子能活着飞出新疆”,足见新疆人对鸽子的喜爱。我们在某餐馆点了一份“鸽子汤”,但没有想到上菜的时候除了鸽子汤外,还有一只煮熟的鸽子,那画面的视觉冲击太大至今还让我回味。

这里的食物真的很咸,往往吃到一般就觉得咸的难以下咽。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这里餐厅在我们上桌之后通常先送来一壶茶,茶的风格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调味茶。

我最爱的食物就是各种馕了。烤馕、炒馕、馕包肉、千层馕,万物接可馕,一个都不落。新疆有着“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的说法,而喀什城里随处可见的也就是卖“艾曼克”的馕,这种馕中间薄,边沿厚,中央有花纹,直径达40-50厘米,被称为馕中之王。

缸子肉的制作

连咖啡也有一股香料味

馕沾汤,爱上它

凉粉凉皮

羊肉抓饭

炒馕

面肺子 米肠子

烤蛋

烤鸡腿

各种切糕

新鲜出炉的烤包子

炒面

酸奶粽子,味道超好

古城内知名馕店

鸽子汤竟然还有鸽子!

过油肉拌面

干煸炒面

纳仁面

麻辣馕

六、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小说,讲述了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友情、背叛、救赎的故事,虽然小说也被批评说“炒作”、“过誉”,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本小说给很多人带来了感动,出版之后迅速登上多个畅销书榜单,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甚至一度成了友谊的代名词。

令人惊喜的是,200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中关于阿富汗部分的故事,因为阿富汗战乱不停,而喀什保留了较多的中亚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因此最终选在喀什取景拍摄。比如说百年老茶馆的二楼阳台,是电影中阿米尔的父亲和他的朋友看他们风筝比赛的地方,风筝比赛的背景是当时还没关闭的高台民居。而阿米尔跟着父亲逃到巴基斯坦以及成年后的阿米尔从巴基斯坦开车返回阿富汗的路其实就是我们走过的中巴友谊路,电影里甚至还能看到慕士塔格峰的身影,而阿米尔和哈桑一起看书的地方就是在石头城。

剧照-慕斯塔格峰

剧照-高台民居

剧照-石头城

剧照-百年老茶馆

剧照-金草滩

因为喜欢这本小说,所以看了电影,最后来到了这座城市,试图走进电影里那个真实的世界。如果说风景是这趟旅行的目的,那么“跟着电影来到这座城市”是旅途的终极意义。

本文关键词: 慕士塔格
本文标签: 公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