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瑰宝
元宵古诗唐寅(古诗词里闹元宵: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2023-07-28 09:28:01
Mars
190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元宵古诗唐寅。#头条创作挑战赛#

元宵古诗

作者:朱少华,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农历正月又叫元月,夜在古代又被称为“宵”,正月十五作为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被称之为“元宵”。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隋·隋炀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自隋唐始,元宵节就成为一年之中特别热闹的日子。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舞龙灯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因而民间便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些欢闹让古代诗人浅吟低唱,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至今读来依然唇齿留香。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元宵夜京都洛阳都要大放花灯。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观赏花灯人山人海。

苏味道诗描绘的正是元宵节观灯盛景。灯月辉映,游人如织。此诗如一幅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他乡月夜人,相伴看灯轮。

光随九华出,影共百枝新。

歌钟盛北里,车马沸南邻。

今宵何处好,惟有洛城春。

——唐·韩仲宣《上元夜效小庾体》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元宵的情景,使元宵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读这首唐诗,可以想见当时元宵节的热闹非凡。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元宵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元宵节灯光就像白天一样雪亮,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

全诗意境优美感人,节日里玩灯赏月欢腾热闹的景象跃然纸上。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佚名《鹧鸪天》

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很感人。宋徽宗每年元宵夜登宣德楼观灯“与民同乐”。

凡来楼下观灯的百姓都可获得一杯恩赐御酒。一对青年夫妻在人群中走散,妻子挤到端门下,喝完一杯恩赐御酒顺便偷了一只金杯。御林军士发现后把她扭送到徽宗面前,少妇急中生智,吟此诗为自己辩解:她和丈夫观灯走散,担心回家受到公婆责怪,只好拿金杯回去,证明是在端门前喝了皇上恩赐御酒,没去别的地方。徽宗听了少妇的聪明应对,真的把金杯赏赐给她。

《宣和遗事》记有此事:“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云云。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有人说,中国节日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饮食文化。

元宵节是娱乐节,也是美食节,元宵节要吃汤圆。最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汤圆”,名字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宋·姜夔《诗曰》

姜白石这两句写元宵夜灯火阑珊后,夜深人静,风雨袭来,静谧中稍带孤独失落之感,与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形成对照,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

元夜景尤殊。万斛金莲照九衢。

锤拍豉汤都卖得,争如。

甘露杯中万颗珠。应是著工夫。

脑麝浓薰费小厨。

不比七夕黄蜡做,知无。

要底圆儿糖上浮。

——宋·赵师侠《南乡子·尹先之索净圆子词》

甜香的汤圆味从这首词里飘逸出来。吃元宵象征家庭像圆月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唐·张萧远《观灯》

有人把元宵节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古代待字闺中的姑娘即便是白天都不得外出,更何况夜晚了。而元宵节则没有这个禁忌,男女都可以玩月赏灯,这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透过张萧远诗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唐代女子观灯的盛况。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一说朱淑真)这首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不见伊人的怅惘和忧伤。去年元宵夜与情侣相约在黄昏的柳树下,如今又是元宵夜,灯与月依旧那么亮,可再也见不到心上人了,不觉泪水湿透了衣衫。

朱淑真诗云: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宋·朱淑真《元夜》

朱淑真元夜观灯,流连忘返,她希望这灯月交辉的夜晚能够永驻,同心上人永远沉浸在情意绵绵的幸福中,她惧怕明年今夜没有了今日的欢乐。她怀恋那一段逝去的情感。少女时代的朱淑真也曾萌发出纯真的爱情,心灵相通的情郎也曾闯入她的生活。但那个时代的女子没有爱情自由,她由父母做主,嫁给一个俗吏,婚后很不幸福。

肠断月明红豆蔻,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清·纳兰性德《鬓云松令》

爱情是浪漫的、美好的,而恋情破灭之后,物是人非的失落与孤独更是让人难以释怀的。读这些诗词,能不为有情人难成眷属扼腕叹息。

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是灰。

——《红楼梦》元春·元宵灯谜

这是《红楼梦》中元春制作的元宵灯谜。

元宵节观灯猜谜,是一种民俗文娱活动,是从古代就流传的元宵节特色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在观赏花灯之美时,通过猜灯谜,获得充满趣味的智力考验,人们往往乐此不疲。

《红楼梦》中有多处描写贾府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猜灯谜的确妙趣无穷。

灯谜不同于谜语。灯谜多利用汉字的一字多意,一词多解,通过别解、假借、离合、增损等方法来猜射谜底,就像打老虎一样难,因而古人又把灯谜称作“文虎”、“灯虎”,猜灯谜称作“射虎”、“打虎”。

如以“星”为谜底,谜语的谜面是:棋子多,棋盘大,只能看,不能下。而灯谜的谜面是:诞辰。诞辰就是生日,故而日和生字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星字。猜灯谜多是文人游戏,因而这也是一门学问。如《红楼梦》中李绮用“萤”为谜面猜一字,谜底是“花”字。假如你不知道《礼记·月令·季夏》里“腐草为萤”一句话,就很难猜到。

古人特别喜欢用四书里的句子做谜底,如《镜花缘》里用“只把官场作戏场”为谜面,打《论语》一句,谜底是“仕而优”;用“红旗报捷”作谜面,打《孟子》一句,谜底是“克告于君”。

没有学问是真的射不中。正因为灯谜猜射难度大,古代的一些灯谜至今还没有唯一的谜底。如《红楼梦》里的这则灯谜: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红楼梦·薛宝琴·蒲东寺怀古灯谜》

谜底就有“缝衣针”、“红天灯”、“骰子”、“竹帘”、“爆竹”等。

猜灯谜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猜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了我们民族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元宵节,真好!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元·佚名《折桂令元宵》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要给喜庆祥和的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从而格外热闹。

闹元宵读诗词,给欢乐的节日增添一些诗意和美好的享受。那一句句隽永的元宵诗词仿佛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古老的节日氛围里。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让我们吃着元宵,到古诗词里寻文化基因,过一个充满诗意的元宵佳节吧!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本文关键词: 元宵古诗
本文标签: 诗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