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纵情山水
晋中旅游攻略(山西深度游之,晋中五天四晚旅行全攻略。)
2023-07-23 10:58:01
Mars
332
来源:星说旅游

晋中旅游攻略。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看,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华北平原的西侧,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誉。山西,意为大山之西,即太行山以西。

晋中旅游

西周、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今天简称为“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被称为“三晋”;又因位于黄河以东,唐代以后就用“河东”泛指全省。元代属中书省,设置河东山西省道;明代设置山西布政使司;清代设山西省,一直沿用至今。

晋中大地,在古代一直是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缓冲地,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最前线。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晋中是一块到处都埋藏着故事的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形胜兼备 晋地之中

晋中,顾名思义,晋地之中,这里东临巍峨太行,西望汾水长流,表里山河,形胜兼备。“晋中”一词,历代仅代表地理位置,1999年国务院批准撤区建市,这块土地有了现在的名字“晋中市”。

“晋中”虽是个新名称,但这块土地却有着久远的历史。这里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城邑,出现在商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商代贵族箕子封邑于箕,在今天的榆社境内,箕子在这里建立了晋中地区历史上最早的城邑。

(摘自: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晋中市地势图)

让“晋中”大放异彩的则是,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商业和金融业的中心“晋商”。晋商和票号长期位居十大商帮之首,数百年里一直执中国商业和金融业之牛耳,创造了辉煌的财富,留下了晋中人艰苦开拓、以诚为本的优秀传统。

《走西口》的歌声始终在万里商路回响,一座座晋商会馆的挑角飞檐依旧高高指向天空,汇通天下的晋商已成为历史的背影,留下了遍布晋中大地的深宅大院和巍峨古城。山川风物,历史余音,说不完也道不尽。

让我们跟随星说旅游踩着先人留下的文化印记,一步一步走进晋中,了解晋中。

漫游晋中 行程速览

前篇笔者发表了一篇文章《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渠家大院、到底谁最值得一看?》,网友留言“前年跟团去了一趟走马观花,以后有机会要自己去慢慢逛”,在此星说旅游奉上一篇攻略,并把大家喜爱的乔家、常家、王家串联其中,希望对喜欢深度游的您有所帮助!

第一天:各地→太原→乔家大院→镇国寺→平遥古城→《又见平遥》→住平遥客栈

第二天:平遥古城→双林寺彩塑艺术馆→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住崇宁堡温泉

第三天:崇宁堡温泉→介休市绵山风景区→张壁古堡→住古槐客栈

第四天:榆社化石博物馆→常家庄园→壁画艺术博物馆→住壁画艺术酒店

第五天:晋中市博物馆→各地

第一天:走进晋商故里

晋商是谁?晋商故里在哪里?晋商在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贡献?晋商对今天的人们有哪些启示?走进曾经驰骋商界五百年的晋商故里——山西,去了解晋商,感悟晋商,进行一次晋商文化的深度之旅。

晋商是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他们生活的土地上不仅有勤劳的人民,富饶的资源,而且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

(乔家大院)

第一站:乔家大院

用过午餐,从太原出发,一路向南约60公里,车程约一小时二十分钟抵达乔家大院,看“大红灯笼高高挂”。

(乔家大院)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是晋商大院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知名度的一座大院。去过乔家大院的人,都会被那种异常庞大的建筑规模所震撼,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这种庞大规模背后所代表的巨大财富。

(乔家大院)

乔家院落布局似一个“囍”字,分为六个大院,依次分列甬道南北两侧,又院中有院,二十多个小院和三百余间房屋严谨地置于其中。从甬道转身拐进一个门,里面别有洞天。院内到处都是砖雕、石雕和木雕艺术品,内容有人物、花卉、松竹、瓜果等,绝无重复。

(乔家大院)

惊叹之余,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这样的建筑并不是由一代人建成的,而是乔家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从清乾隆年间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乔家大院前后历经两百年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第二站:镇国寺

继续南行,约25公里,车程约30分钟抵达平遥古城东北郝洞村镇国寺。

“一城二寺”即平遥古城连同镇国寺、双林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镇国寺创建于五代,最早称作京城寺,有二宝:一为五代建筑万佛殿,一为五代彩塑。

(平遥镇国寺)

寺院共前后两进,西侧建有禅院一座,入口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殿。一进院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三灵侯祠、财福神殿、二郎殿、土地殿。二进院建有观音殿、地藏殿。

(平遥镇国寺)

整座寺院最有历史价值的当属万佛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万佛殿是一进院的正殿,因四壁绘有上百尊佛像壁画而得名。万佛殿正中央为佛坛,释迦牟尼端坐在须弥座之上,双眼微闭,面目安详。两旁分别塑有阿难、迦叶两名弟子,接下来有二菩萨、二供养菩萨、二供养童子、二天王。

(平遥镇国寺)

虽然各殿皆有塑像,但万佛殿内塑像是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个个面颊饱满,体态丰腴,雍容大方,散发着自信。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仅有的五代作品,对于研究我国雕塑发展史,认识唐、宋两代雕塑演讲过程,提供了非常可贵的资料。

第三站:平遥古城

继续南行,约15公里,车程约20分钟抵达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历史不可不谓悠远。然而在明代以前,城池究竟有多大规模,街巷格局到底怎样,城内都有哪些庙宇、官衙、民居和商铺?由于文献和实证的缺失,早已无从考证。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座平遥古城,无论它的形制与规模,还是格局和风貌,都始于明初。

(平遥古城)

按照《平遥县志》的记载,明代以前的古城规模并不大,“旧城狭小,东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时,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远在周代,有一位著名人物,用一座著名的建筑在晋中大地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尹吉甫,一个永远与平遥古城连在一起的名字。正是他,建起了平遥古城最早的雏形。

(平遥古城)

受地形所限,最初古城规模狭小,城垣低矮。仅有文字记载的隋唐、五代与宋元历代的数百年间,平遥古城被攻陷和屠城就多达数起,频繁的战乱使这座古城的城墙变得残损不全。

(平遥古城)

一直到了明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平遥古城四周城墙的长度不过是“九里十有八步”,相当于现在古城周长的四分之三。但是经过这一年大规模的扩建,重新修筑成了“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崇三丈二尺,壕深广各一文,门六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这样的形制、规模在明清两代延续了541年,至今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平遥古城)

站在县城的街道,放眼望去,掩映在夕阳余晖中的是一座座明清晋商的豪宅大院、孕育着郁郁生机的老街,还有那商号店铺的门帘随着进进出出的人们不停地摆动,像少女头饰上随风摇曳的流苏。

(平遥古城)

熙攘而恬静,喧嚣而自然,建筑和人交相融合,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上的错觉。思绪的穿越,把我们带回到清代,街面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票号柜台上眼镜戴在鼻尖上的掌柜、镶满铁钉的大门、被缰绳磨得发亮的花岗石拴马桩……使我们抑制不住钩陈旧事的冲动。

第四站:《又见平遥》情景体验剧

一座城,一台戏。10年前,一部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让更多人知道了平遥。“平遥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剧中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让晋商的诚、信、义深深印在了心里。

(又见平遥)

自2013年开演以来,常年一票难求。《又见平遥》首创了国内行走式演出的观演模式,凭借新颖独特的观演模式、震撼至极的观演场景、感人至深的演出剧情,成为了沉浸式文旅产品的典型代表。一个个震撼冲击的场景,让不少观众想再次走进剧场。演出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的平遥故事,将晋商文化、票号文化、镖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及以家国天下为信仰的传统价值观等平遥文化符号融入剧情,带着观众穿越回百年前,体会晋商的诚、信、义和平遥人的仁德、仗义。

(又见平遥)

剧名为何叫“又见”?,这两个字合起来是一个“观”字,“观”有洞察、体悟的意思,“观众和演出融为一体,跟随剧情的发展,行走在不同的场景中,既是观看者,又是亲历者。”让每位游客不仅能像《又见平遥》那样深入其中观看,更能成为实景沉浸式剧本推理游戏的扮演者,深度体验明清古城生活,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傍晚,在平遥古城内外的大小餐馆里,品尝着平遥美食、品鉴着杏花村的汾酒,谈论着《又见平遥》实景演出带给大家的震撼。

第二天:古城巍峨 古庙苍茫 大放异彩的明清晋商

第一站:古城墙

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风貌现存最完整的代表。遍布古城大街小巷的明清民居、合院,让平遥显得古朴典雅,魅力无穷。走近平遥,巍巍古城墙是你见到的第一座名胜。

城墙始建于西周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平遥县城内东大街清虚观中保存的《孟侯新甃砖城记》中,记载了明万历年间对城墙的加固经过,“兴事于万历三年三月,至丙子八月告成”。“约集金一万五千三百有奇”,“募民夫七千二百名辇石于南山”。描述了加固后古城墙的壮丽:“雉堞联延,楼橹直峙,峻垣深隍,屹然长城天堑,有虎豹在山之势。”至此,平遥古城基本形成了目前的规模。

我国古代筑城一直采用黄土夯筑的方法,用青砖砌面是到了14世纪晚期的事了,比如北京城墙,直到明代定都北京之前,都是黄土夯筑的,明代定都之后才用青砖包砌。

古城略呈方形,南城墙弯曲,周长六千米有余,城墙高六米到十米,顶宽三到六米。古城有城门六座,其上分别建有一座城楼,并各建瓮城一座。六座城门分别为南门迎曛门、北门拱极门、上东门太和门、下东门亲翰门、上西门永定门、下西门凤仪门。曛,落日余晖的意思。太和,太平乐睦,天地冲和。翰,意指华彩文章,学识渊博。拱极,有拱卫城池,保境安民的意思。迎曛、亲翰、凤仪、拱极、太和、永定,六座城门寄托了人们对于城市和平、四海和乐的美好愿望。

城墙顶部建有一系列附属建筑,包括72座堞楼、四座角楼、六座城楼、文昌阁、魁星楼、点将台。沿着城墙每隔五六十米,便建有一座马面,在冷兵器时代,马面是防守城池的重要设施。每座马面上有堞楼一座,共72座,这个数字正好和孔子的72门徒数字相当。城池的修建者以这种方式给这座军用的城墙,注入了儒家的仁和礼的思想。

站在城墙上向内望,只见瓦舍毗连,如脊如盖,四条大街连通四方,街上游人如织。

第二站:日升昌

在古城西大街中段“日昇昌记”四个金字依旧泛着昔日的光泽。这座中国老式银行建筑,如今已经是一座博物馆。我们一道门一道门地进去,逐个房间地参观,心里想象的,是当年的富又究竟是怎么个模样。

(日升昌)

在这里你看不到旧日生活的烟火细节,这是一座纯商业建筑。你走得慢一点,留心一下这里是温情古老的、充满儒家智慧的;这里是古代那些智慧的头脑里进发出的闪着金光的火花。

(日升昌)

进入日升昌大门之后回身朝门楣上看,与临街的小日异昌记”相对应,朝院子的这边,挂着“汇通天下”。这四个字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毫不亚于蒸汽机车的发明对工业产生的影响,平遥的精英们,将清代中国的白银流通带入了一场革命之中。

如果你留心一下“日昇昌记”这座四合院建筑的风格,会很快发现它和其他的晋商大院不同,这里更加华丽。其他的晋商大院,尽管规模宏大,院落重叠,但在整体的风格上相比起来要略显低调。

(日升昌)

这也许是这座建筑里那些银行家们心态的写照,开放、自信,海纳百川。住在被厚实的墙壁环绕的严严实实的深宅大院里,难免会生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居家心态,而坐在这敞亮、通透的办公室里,眼睛看到的是屋外的风景,心里想到的,是每日像水一样流进平遥城里的“千金日利”。

(日升昌)

在日升昌的一间账房里,你还能看到百年前的一份“防假密押”;“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味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国宝流通。”密押,也就是密码。这份密码表是谁发明的,已无从考证。但在票号从创办到关张的百年间,凭这份密押,日升昌没有出现过一次汇兑事故。

第三站,古城其他推荐打卡地

县衙是整个古城中最主要的景点之一,位于县城西南的衙门街,坐北朝南。古城里的各座庙宇佛堂主导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座宏大的县衙,掌管着古代平遥人现世里的喜怒哀乐。

(平遥县衙)

县衙入口东侧是风水楼,正门对面是一座照壁。拾阶而上穿过正门,面对的是署衙的仪门。仪门中间的立柱上悬挂一副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还未正式步入大堂,便能感觉到官署衙门的森严威仪。穿过仪门,依次为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

(风水楼)

院子的东西两侧,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大院东面,自南而北有钟楼、土地祠等附属建筑。县衙的二堂也悬挂一副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到这里,威严的气氛稍有缓和,官民有缘、体恤民情之意渐浓。

(县衙二堂)

市楼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平遥古城的标志之一。在古代,每逢集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商贩遍布,食货云集,有诗云:“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平遥古城号称“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从市楼高处能看到这些街巷纵横四布,如同手掌的纹路。街巷的两旁,古色古香的门楼、铺面鳞次栉比,市井繁荣。

(平遥市楼)

文庙位于县城东南,文庙建筑群依次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敬一亭等,东西两侧有庑殿型时习斋、日新斋等。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坐落于砖砌台阶上,四面围栏。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歇山顶,檐柱粗大,斗拱雄伟。

(平遥文庙)

武庙位于古城西南,与文庙沿南北中轴线对称。武庙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乐楼、献殿、中殿、正殿。文庙供奉孔圣人,武庙则供奉武圣关公,但平遥武庙内供奉的不仅仅有关羽,还有蜀汉“五虎上将”中的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平遥武庙)

城隍庙位于文庙北面,始建于北宋年间。城隍是城池的守护之神,在人们心中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整个城隍庙为三进院落,最外边是山门,进入山门便是戏台。一进院两侧有庑廊,二进院两侧是十王殿,十王殿里供奉的是十殿阎王,掌管生死。主殿是前后相连的两个建筑,从前面看,是一座硬山卷棚顶大殿,正面建有一座突出的抱厦。从后方看,是一座悬山顶建筑。三进院的正中是娘娘殿,两侧为财神庙。整座庙宇琉璃彩绘,挑角飞檐,造型精美,光彩夺目。

(平遥城隍庙)

第四站,双林寺

之后继续前往双林寺位于古城西南的桥头村,离城六千米的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领略泥塑和壁画相交融的美好。

(双林寺)

双林寺这个名称,来自佛教故事“双林入灭”,是释迦牟尼圆寂的故事。双林寺的始建年代现已不可考证,据寺内留存的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所立的一块“姑姑碑”碑文记载,寺庙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重修,据此推算,双林寺最晚应建于北魏早期,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现存的建筑,主要是元、明两代的风格。

(双林寺)

双林寺最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各大殿中保存的2000余尊塑像。所有塑像都是宋、元、明、清时期所造,最大者一丈有余,小的只有尺许大小。古代工匠们在这些塑像上尝试了多种塑造手法,有圆雕,有浮雕,也有壁雕,均形神兼备,色彩丰富,顾盼传神。

(双林寺)

尤其是千佛殿内的韦陀塑像,两腿一前一后呈丁字站立,重心移于右腿,上身微微扭向右侧,挺胸昂首,双臂在身侧张开,虎口朝下,双拳紧握,微微上翻,似有兵刃在手。看韦陀面部,眼神威严,面颊饱满,居高临下注视前方。韦陀本是护法之神,自然金刚威猛,双林寺这座韦陀像、悍之中充盈镇定之气,身形健壮但姿势灵活,衣袂飞扬,裙带飘逸,仿佛有风云雾霭在殿中吹拂流动。

(双林寺)

中国传统雕塑,各朝代均有突出的表现,而双林寺彩塑是雕塑与绘画两种技巧的典型给合,完整保存了佛教塑像,一方面承袭了唐、宋、金、元雕塑的神髓,一方面突破宗教的局限,强调神像之人性面貌,每尊彩塑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神有人味,人具神韵。

第五站,王家大院

继续南行,约45公里,车程约45分钟抵达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灵石王家的一座宅院。王家大院所在的村子有一个古老并且文气的名字,静升。静升是很古老的一个集镇。横贯东西,紧邻王家大院南墙的一条街道自古就存在,依其走向命名为东西大街。

(王家大院)

据记载,这条街道在清朝后期曾经相当繁华,临街开有几十家铺面,有粮油店、成衣店、饭铺等,在南北走向的巷子里,曾开有数家当铺。当年这样的繁华程度,就是几十里外的灵石县城也不过如此。

(王家大院)

从静升所处的地理位置上看,虽然灵石一直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但具体到静升,却与主要的道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外来客商、路过灵石的外乡人并不是静升商业的主要客户。

(王家大院)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推测,明清时期的静升,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内在商业需求的人群。今日的东西大街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面貌,拓展一新的街道,宽阔的广场,到处是巴士和游客,只有在偏僻处偶尔还有一些保留至今的古旧建筑,残存着些许昔日的时光。

(王家大院)

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1811),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

(王家大院)

在静升村“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版图里,王家至少占据了五沟五巷五座堡。其中,完全城堡式的五座住宅群,在地盘规模之庞大以外,更彰显出其磅礴的气势。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五种灵兽建造,以图迎合天机。

(王家大院)

即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有稳家固业传世久远之喻义。今天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

(王家大院)

此二堡及同时修复开放的王氏宗祠(即孝义祠),均为清康乾嘉年间所建,有大小院落一百二十三座,房屋1118间,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是王家大院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精华。仅此而言,虽没有恢复到王家当年五种瑞兽雄踞的气势,但保存至今,目前在国内也该称为奇迹了。

第六站,崇宁堡温泉酒店

夜色已晚,是否还恋恋不舍?今晚就住在这里吧!您可能还在赞叹晋中大院的恢宏阔气,啧啧称奇于垂花、雀替的奢华,殊不知,我们口中的几句赞叹和惊讶,所跨越的时空或许是一家人、一群工匠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因此,对于那些建筑,那些祖宗传下来的艺术品,我们应当抱有足够的敬畏。我们的出现,在这些砖石梁木的完美组合面前,也许连一瞬间都算不上,它们才是永恒。

(崇宁堡温泉)

崇宁堡温泉酒店,是绝对和平常的酒店有所不同,住在这个酒店就如同住在王家大院里,仿佛穿越明清!感觉太好了!酒店中的温泉也非常豪华,上下有三四层,底层是超大游泳池,一层是spa,顶层是温泉,温泉各种池子泡的很舒服,人不多,水干净!还有室外的,在室外泡温泉,俯瞰整个王家大院,远望绵山,感觉太好了!别具风情!绝对值得一去的地方!

第三天:晋中大地上的历史风云

第一站:绵山

说到晋中文化,介子推是绕不开的。介休,是一座因介子推而得名的城市。从崇宁堡温泉出发向东北行11千米,有一座山叫绵山,如今这座发展成为旅游胜地(5A)的大山,也是一座因介子推而闻名的山。

(绵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介子推的传说,介休这座小城,几乎不可能在外人的脑子里留下多少具体的印象。介子推的传说之所以千年流传,人们甚至专门为他开创了一个寒食节来纪念这个传说中的人物,纪念这个传说本身,也正是因为介子推传说中蕴含了太多超越传统伦理的东西,超越正统中的君、臣、忠、义这些抽象概念的东西。

(绵山)

细细思量这个故事,会颠覆你对自己已经成型的、固有的观念,会颠覆一直以来传统话语系统灌输的许多价值。介子推的传说若仔细推敲,会发现其中矛盾重重,但正是这重重的矛盾,让他的故事越发耐人寻味,。

(绵山)

如今,在绵山上还有一座介子推之墓,就在绵山主峰之一的介公岭上。登上介公岭极目四望,蓝天若盖,翠峰为屏,群山环绕,四季风光各有特色是一个安静肃穆、远离尘嚣的地方。郁郁葱葱的松柏掩映间,一座圆形墓冢迎面可见。

(绵山)

墓冢用青石砌筑,毫不奢华。千百年来,人们流传这个故事,从中歌颂介子推不贪天功的品格,在介子推身上寄托了许多包括忠义、正直、耻于言利、能够始终坚持自己价值理想等思想内涵。

(绵山)

但我们立于介子推墓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会发现其中有一些不合常理、不合逻辑之处,让人无法理解。若传说为真,那么介子推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是多么令人震撼且无法忘记的事情,而文公为何在封赏功臣的时候单单忘了介子推?

第二站:张壁古堡

下山了,今天我们住在几公里外的张壁古堡里。

顾名思义,张壁古堡是一座堡垒,从名字上听,军事意味就很浓厚。晋中特殊的地理位,作为中原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缓冲带、民族融合区,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也因此战乱频仍。

(张壁古堡)

地理原因影响了古代晋中人的生活方式,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堡寨较多。虽然同样是具有防御性质的堡寨,张壁古堡与晋中其他深宅大院不同,差异非常大。无论是灵石的王家,还是祁县的乔家、榆次的常家,基本上都是先有居,后成堡。

首先有大量的人口聚族而居,然后出于安全考虑,将里巷两端的出入口封闭,砌筑山门,再后来用高墙将居住区围起来,这样一来,较为松散的生活聚居区,逐步变成了封闭的堡寨。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历史发展的顺序正好颠倒了,先筑堡,后成居。千百年过去了,困扰居民的安全问题不复存在,匪患已经成为传说。当下许多村寨面临的首要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将自己封闭,而是如何让自己开放。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古代的人们倾其一生,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一根椽子一根椽子架,为自己和后人建筑一座结实、安全的住所,希望世世代代能在这里安居、终老,但千百年后的子孙们,却在千方百计地从这高墙中突围。

(张壁古堡)

古人们认为静止的最牢靠,现代的人们认为,最牢靠的是变动。张壁的人们很懂得辩证法,他们为古堡找到了变动的方法,那就是静止。

时间在这里静止了,古堡里不再改动一砖一瓦,一切保持着明清年间的模样。对于古堡里过于现代的东西,还改回了古代,修旧如旧。古堡就在这静止当中,获得了生机,正因为它的旧、它的静止、它的慢,走得太快的人们成群结队地来了。即使最匆忙的游客,都会惊奇于古人的创造性,惊奇于这座堡寨的神奇。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建筑在一个凸出来的低矮高地上。它的东西两面,曾经都是无法攀越的沟壑,北面与开阔地相接,南面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向外界。位于这么一个易守难攻的位置,可见当初修建的首要考虑,就是险要。

(张壁古堡)

黄土地以下,纵横贯穿着三条地道,最上边的一条,距地面七米,中间的一条,距地面十余米,最深的一条,深达20米,三条地道总长度超过万米。三条地道在地下蜿蜒纵横,遍布整个古堡的地下。地道宽一米有余,高两米,一个人可灵活穿行,但两人无法并排通过。从砖砌台阶下到地道,就进入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不可能有方向感,只有经常往来出入的人才能在蛇形蜿蜒的巷道里准确到达目的地。

(张壁古堡)

在张壁古堡,每道巷子都有一个巷门,古槐客栈便坐落于王家巷当中。今晚我们就下榻这了,夜幕降临,繁星高挂,走在石板路上、躺在木榻上、坐在茶台前……选择喜爱的方式享受生活,直至回归寂静。整个院子传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保持着传统建筑融古雅、简洁、平实、精致于一体的风格,以大自然为皈依,显得自然、轻松、休闲、质朴。

第四天:远古风貌 文明起源

第一站:榆社化石博物馆

清晨,在大槐树下吃过早饭,向东前行约120公里来到榆社县。

“劈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美丽传说,把人们对晋中的想象牵回到遥远的几千年几万年前。这种穿越几千年几万年时空的想象,其实并不算久,因为在晋中市榆社县的土层里,到处都隐藏着更为神奇的东西。这些东西带着人们的思想穿越到更为遥远的时空,穿越到远古得无法想象的史前世界。

榆社土层里埋藏的这些神秘物质,就是化石。榆社化石的发现时间很早。在19世纪末期,榆社当地农民在犁地的时候,经常从地里刨出一些奇怪的石头,有的像动物的牙齿,有的像动物的骨殖,但质地都像石头一样的。也有人刨出过一些较大块的骨骼,村里人都知道,这种东西叫“龙骨”。

“龙骨”在我国好些地方都有发掘,人们一直把龙骨当作药材,认为这些东西能治病。所以一旦有个头疼脑热,便锉下一些龙骨碎屑,或外敷或口服,当药材来用。20世纪初,河南殷墟的发掘,甲骨文的发现,便是从一块中药房里当药材卖的、刻着奇怪花纹的龟甲上引出来的。

当时普通的中国人,并不懂得这些龙骨意味着什么,也没有考古价值的概念,只是朴素地认为这些远古的骨头有神奇的作用。既然有神奇之处,那用来给人治病应该是没错的。榆社的化石非常之多,种类非常丰富,若想一睹史前世界流传下来的物种证据,脑补一下数百万年前地球景象的话,一定要到榆社化石博物馆去看一看。

榆社化石博物馆在县城的迎春南街,县城不大,进入榆社县城不久就能到化石博物馆。这是全省唯一的一座县级化石专业博物馆,最早的馆建于1987年,2006年进行了扩建。馆藏的化石共有1000多件,错落有致地散布在1000余平方米的宽阔展厅里。

在整齐排列的一个个玻璃罩子内,保存着一具具史前动物的骨骼化石,有保留完整的整副骨骼,也有零星发掘出的头骨、象牙、部分骨殖。徜徉其间,似乎能感受到数百万年前那植被茂盛、物种丰富的情景。在所有藏品当中,榆社剑齿象、大唇犀、三趾马、剑齿虎化石,是真正的镇馆之宝,是真正由榆社独有、闻名全球的珍贵展品。

第二站:常家庄园

出了博物馆,我们向北走约75公里,抵达榆次常家庄园。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豪迈恢弘,透过城门洞望进去,鳞次栉比的宅第拥着条宽阔的古街,接着是街市、牌楼、戏台、深宅高院……常家庄园融院落与园林于一体,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宅第庭院外,最大的看点还有那极富江南情调的园林。面积达八万平方米的静园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私家园林,亭榭楼台点缀其间,北派质朴大方与南派小巧细腻浑然一体。

(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地处山西晋中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晋中一带流传着一句民谚:“乔家一串院,常家两条街。”据《常氏家乘》记载,常氏在明末就已开始了宅院的修建,而大规模的建设和逐步形成则是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常氏后人常万玘和常万达分家析产,分为南常和北常之后。

常万玘在车辋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建成一条西街;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

(常家庄园)

经过两百多年的修筑,两条大街两侧均为深宅大院,终于形成了占地60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几乎达到了原车辋村面积的一半。

常家庄园最大的特点还不在其大,而在于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集南北建筑风格之大成、融院落园林于一体的特色。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处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始终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实为明清时期中华民居中的典范,世界民居中的亮丽瑰宝。

常家庄园

昔日的常家庄园,乃四起堡壁,八面建有堡门,目前只恢复了东堡门(敦良吉门),修补了环围12万余平方米宅院与园林的堡墙,使其整体成封闭式。常家庄园以东西街为界,街南习称“南常”,街北习称“北常”。

北常的堂院建筑,连同偏院、客院等共为19个大院。每个大院的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左右,布局为内外两进或三进,呈外方内长的内外四合院组合形式。外院临街,正院大门偏东,南楼倒座,内有东西厢房各五间。

正北为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二门。里院正面是宽敞明亮的五间明楼,楼上是大厅,东、西各十间厢房,正中有夹牌楼,将里院又隔为前五后五、前四后四或前三后五的前后院。这些院落轴线中正、左右对称,前堂后寝,等级森严,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又具有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方正”中浸透着“绮丽”。

南常占地14万平方米,其代表性宅第坐落于刘寨西南角上,兴建于乾隆中期,后经多次扩建,大门坐西朝东,飞檐挑角,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南挑角院”。大门后是一条石砌甬道,全长一百余米,称之为“石头巷”,巷尽头有一照壁。

巷北依次有六个院落,院门都是坐北向南,门对面都有照壁;每个院又分为里外院,里院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各十间,中间设有夹牌楼,南房五间,中为门道。房屋全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这座老院建成后又向东、南扩建,南面两座新院也同样坐北朝南。

西院进门后,有座雕刻着一百个“寿”字的砖砌照壁,“寿”字字形各异。院内南北有两个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大厅相对峙,东西厢房各五间,东房中的一间与东院相通。东院的厅室结构与西院基本相同,只是东南角开设有大门可通往偏院,以供车辆出入。

常家庄园最值得骄傲之处在于其每个大院后面和侧面都辟有小花园,种植着许多树木和珍花异草,园中有回廊、雨道、草厅等,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雕刻精细如绣,栩栩如生,寓意深广。每个花园都通往占地约8万平方米的静园。静园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私家园林,由各成一体的狮园、杏园、可园、桑园等自然相连,顺势天然而成的名花古木、低亭高阁、水溪池潭、小桥曲径镶嵌其间,此园融北方之大气与南国之灵秀于一体,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

第三站:壁画艺术博物馆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晋中首府榆次,今晚我们下榻在别具一格的壁画艺术酒店,在酒店三层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壁画艺术博物馆”。

艺术从来在人间,壁画正是如此。江南漠北,画栋雕梁,跨越千载的画工们手描心摹,涂壁绘彩,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期待、信仰,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成形,妙传神韵。

笔墨飞扬之际,喜怒哀乐固然纤毫毕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生命寄托,又何尝不让人驻足流连,心怀千古?

这是艺术的感召之美,更是壁画的独特魅力。壁画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过往生命的呈现。生命从来有始终,百千年间,涂抹于各色墙壁、林立于都市山野的各类壁画,因为兵燹战火,因为风雨剥蚀,因为偷盗毁坏,有多少早已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之外?

似乎从来不曾产生过。又有多少历经唐宋元明,层层累积,代代覆盖,如同新生命的破土而出生机盎然?

壁画又是超越生命的,因为它直指人心,面向未来。人类自我意识一旦觉醒,便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最能切近人性抒发性灵的手段,艺术承载了心性表达的重要功能。

一堵墙可以坍塌,一座庙可以倾圯,石窟可以蒙尘,园林可以荒芜,但劫后余生的壁画,却分明昭示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千年前的衣冠人物,五百年前的车马仪仗,佛光日轮,山林川泽,是众生百态,更是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不分古今,只在人心,得以永恒。

艺术从来在人间,壁画正是如此。江南漠北,画栋雕梁,跨越千载的画工们手描心摹,涂壁绘彩,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期待、信仰,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成形,妙传神韵。

笔墨飞扬之际,喜怒哀乐固然纤毫毕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生命寄托,又何尝不让人驻足流连,心怀千古?这是艺术的感召之美,更是壁画的独特魅力。

壁画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过往生命的呈现。生命从来有始终,百千年间,涂抹于各色墙壁、林立于都市山野的各类壁画,因为兵燹战火,因为风雨剥蚀,因为偷盗毁坏,有多少早已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之外?

似乎从来不曾产生过。又有多少历经唐宋元明,层层累积,代代覆盖,如同新生命的破土而出生机盎然?

壁画又是超越生命的,因为它直指人心,面向未来。人类自我意识一旦觉醒,便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最能切近人性抒发性灵的手段,艺术承载了心性表达的重要功能。

一堵墙可以坍塌,一座庙可以倾圯,石窟可以蒙尘,园林可以荒芜,但劫后余生的壁画,却分明昭示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千年前的衣冠人物,五百年前的车马仪仗,佛光日轮,山林川泽,是众生百态,更是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

这种力量,不分古今,只在人心,得以永恒。

第五天:一座博物馆 半部晋中史 回家

最后一站:晋中市博物馆

是历史的保存者与记录者,通过展陈的每一件文物,告诉我们曾经发生的故事,其最大的文化价值是文化交流和连接。

记录历史,才能更好地观照未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从文物展览中寻找前人与来者的心灵沟通,正是博物馆独具的功能和特殊的魅力。

于2018年投入使用的晋中市博物馆,是晋中的一座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出土文物等。在这里回顾一下五天四晚的行程,如果您对山西还有所留恋,期待您的下次三晋之旅。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积极调整产品供给与服务;完善产品设计思路和服务;适应新需求、把握新趋势、切换新赛道。

疫情即将过去,期望每一位“旅游人”,以自律和诚信为引导,助力旅游市场有序恢复;我们要置身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旅游行业大格局中,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更好地服务旅游者,在变革中开创新篇、行稳致远。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本文关键词: 晋中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