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质感生活
cpi是什么(不到四个月,央行为何又"放水"?)
2023-06-06 09:58:01
Mars
162
来源:钱江晚报

cpi是什么?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cpi是什么

2023年的第一次降准,来了。

3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把一部分居民存入银行的钱款缴存在中央银行,这笔钱就是存款准备金,是不能动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就意味着银行系统在央行的一部分钱“解冻了”,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放贷等方式让资金流入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放水”。

就在去年11月末,央行就通过降准释放了约5000亿元的流动性。不到4个月,央行为何一降再降?

此次降准,并不是没有一点迹象可循。

就在2023年3月3日,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易纲的讲话就蕴含深意: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实际利率水平也比较合适,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为何又降准?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认为,最首要的原因还是刺激经济。

今年我国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打好组合拳,从金融方面来看,就是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支持,才能让更多的“水”用于投资,流向实体经济。

当然这也是一项有延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

2018年以来我们经历了14次降准,把平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个多百分点的法定准备金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去年我国两次降准就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

另一方面,不断“放水”,会不会引起通胀呢?

比如最近欧美国家银行频频爆雷,一个重要导火索就是当地央行为了抑制通胀,不断加息。而导致他们通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前一直放水。

有这个担忧,我们不妨以数据说话。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202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0%,环比下降0.5%。1至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5%。

显然,这距离全年3%的CPI控制目标还有充足的空间,通胀压力不大,仍有“放水”空间。

此外,这也是缓解银行的压力。

利息净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目前来看,我国贷款利率不断下行,银行的利差空间越来越小,而这会显著影响银行的营收及净利润水平,增大银行经营压力。

因此,适时放水也相当于给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释放低成本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提高银行放贷的意愿。引导银行进一步让利,推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实体有效融资需求。

“在诸多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可有效缓解货币创造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因此政策效果颇为明显。”金雪军分析。同时,他认为,也不排除会有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 cpi是什么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