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瑰宝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易百科
2022-10-07 09:09:01
Mars
429
来源:平原春秋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回国后当上晋国的国王。在流亡期间,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生死相随,有一次,重耳很长时间没有吃肉,嘴馋了,介子推就自己在自己的大腿上,生生地割下一块肉,给重耳烤着吃。重耳吃后,觉得味道很好,知道是介子推的肉之后,大受感动。发誓以后出人头地了,一定要重赏介子推。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可是,重耳也是一时糊涂,在当上国王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竟然把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看来是真正地心酸了,心想:国王啊,我那一块大腿肉,你是白吃了。难道是因为当初少放了辣椒盐和孜然粉吗?

介子推越想越紧张,就赶紧带着老娘,逃进了绵山,重耳赏赐完了,想起了介子推。派人去绵山请他下山,介子推死活不从。最后,重耳下令火烧绵山,逼迫介子推下山。介子推怀抱大树,大声呼喊:重耳国王啊,我就是死,也不会再回到你的身边。

于是,介子推被烧死了。还有他的老娘。重耳痛哭失声,后悔慢待了这位异常忠勇的臣子。重耳下令,厚葬了介子推,并下令:在介子推死的这一天,禁止动烟火,吃冷食,以示纪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寒食节这一天,是为了纪念那些忠诚而勇敢的正直之人而设立的。

寒食扫墓祭祖,既是在传承一种缅怀先辈的文化,也是在弘扬一种忠于国家的民族气节。应该说,我们传统文化的设立,都是有着极其深远的用意和目的的。过好传统节日,继承中华传统,任重道远,有你有我。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说到这里,人们只好了解寒食节是怎么回事就行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生火吃“寒食”的现象基本不见了,无论人们祭奠的先烈还是自家的亲人,都固定在这一天了。尤其今年情况又与往年不同,清明节上午十时,从国家到地方,都在为抗击疫情而献身的十四位烈士默哀,再就是傍晚前后人们都回家去祭奠自己家逝去的先人。

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个节日,放假调休,高速免费,让人们去祭奠,去踏青,从此成了国家法定的节日。

本文关键词: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