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祭海节来历和发展过程。明清时期,因渔业生产能力极为低下,捕捞生产过程中海难频繁发生,渔民们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只能祈求海神的保佑,便逐渐形成了对海神的崇信和祭海民俗文化。ZUI初的祭海主要是渔民一户一船零散进行,没有固定日期。因“谷雨百鱼上岸”,渔民多在这期间选一吉日祭海。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初见规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活动,并广泛分布于沿海各渔业村庄。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生产的逐渐恢复,田横祭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64年至1984年,祭海活动中断;1984年以后,祭海活动重新恢复,称为“周戈庄上网节”。自2004年开始,由田横镇政府与多方专家共同论证策划,将“周戈庄上网节”规范定名为“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并增加了巨书表演、威风锣鼓、扭秧歌等民间文化活动。
2005年,更名为“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并增添了喝壮行酒、吴桥杂技、斗鸡等民俗表演以及祭海民俗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民俗研讨等内容。2006年,定名为“田横祭海节”,举办时间为公历3月18日前后周末三天。
田横祭海节源自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渔民的“上网节”习俗,已成为即墨文化和旅游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据介绍,今年祭海节仍由村庄按照传统祭祀习俗自发组织,今年整合当地有名景点景区打造“祭海祈福 畅游田横”一日游线路,让广大游客在度假区吃北纬36°海鲜,购田横特产,祈人生福愿,红红火火逛祭海盛典。
田横祭海节手抄报文字描述50字。中国田横横祭海节发源于田横镇周戈庄村,具有500多年历史。祭海节这天,渔民们大宴宾朋、豪祭山海,为新的一年祈福纳祥。田横祭海是古老的沿海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当地渔民祖祖辈辈传承了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