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纵情山水
改良"钢铁基因"打造滨湖新城-铜山区利国镇转型发展纪实
2023-05-23 09:58:01
Mars
245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利国镇。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利国镇

利国镇珍珠泉河北岸的石门老街是利国镇具有地标性的特色步行街。近年来,该镇将微山湖水引入珍珠泉河,实现引湖入城的目标。 康璐晨摄

6月30日,以钢铁产业闻名的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将迎来历史性一刻——按照徐州市部署,以当天为最后期限,当地8家钢铁企业将只保留1家。 作为徐州钢铁产业优化布局的“主战场”,利国镇在去产能和环保整治的大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扛起转型重担,闯出一片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我们要以归零起步、拾阶而上的拼劲,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干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闯劲,比学赶超,奋发有为,在加快转型中,奋力答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利国答卷。”利国镇党委书记李道峰说。 铁腕治污,改良“钢铁基因” 利国镇盛产富铜铁矿,自古是徐州的工业重镇。宋朝时,这里曾为全国三大冶炼基地之一。苏轼任徐州知府期间,这样向朝廷报告当地铁矿业:州之东北七十余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银锭)巨万。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可以说,利国镇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乡镇工业的发展。近些年,传统的生产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转型迫在眉睫。 “因为飘落的铁粉有腐蚀性,早些年我们都不敢买白色汽车,因为开不了多久就会变黄。”利国人说,仅为当地钢铁厂配套处理废渣的企业最多时就有200多家,镇里随处可见冒着烟气的竖炉。虽然赚了些钱,不过生态问题成为利国最大的短板。 打赢蓝天保卫战,利国责无旁贷!“我们不讲任何条件,主动压减过剩产能,仅2018年就压减炼铁产能超550万吨。”李道峰说,去年结合“城北清源”行动,利国镇强力拆除关停墓山后片区“散乱污”企业228家,为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利国镇加快钢铁企业重组、产能集聚。利国钢铁、牛头山钢铁等企业正按照市、区四大行业转型方案,有序实施转移转产,并利用原有土地、电力、员工等资源实施再招商,因地制宜、因厂制宜,盘活存量资源。 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徐钢集团特钢项目,是利国镇唯一保留下来的钢铁企业。江苏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锋告诉记者,他们将在6月30日关掉2条相对落后的生产线,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新理念,我们正在建设1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120立方米高炉,这也是苏北地区最大的炼铁高炉。”罗锋说,新项目今年底建成后,八成产品为特钢,将打造徐州钢铁企业的标杆,实现钢铁产业“脱胎换骨”。 不仅去污,还要增绿。利国镇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目前已完成微山湖“四乱”清理,实现退地还湖面积450亩;完成珍珠泉河改造,将珍珠河公园、苏轼文化公园和党建公园串联成片,形成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地,全镇累计建成各类绿地76万平方米,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系统。 腾笼换“凤”,实现“双轮驱动” “面对传统产业关停并转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把危机看作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努力做到企业减数量不减产值,项目减用地不减利税。”铜山经济开发区位于利国镇,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翟明德笑言:“都说要腾笼换鸟,我们要换凤。” 从“一钢独大”到“多业并举”。利国镇利用关停企业腾出的土地资源,加大项目招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目前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启动建设。同时,发挥退出的钢铁、焦化企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本着“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推进厂区再投资改造。 占地110亩的东特重工公司,由废弃的钢铁厂改建而成。去年年初,该公司动工筹建,目前为徐工集团配套,可年产2万多吨、100多种配件,年产值达2亿元。 “我先转一步,这条路走对了。”48岁的东特重工公司总经理厉夫峰是土生土长的利国人,从19岁开始就做铁矿石生意,后来在镇里开了两家厂。2017年,厉夫峰关闭企业,迅速调转“船头”,成功完成转型。 如今,按照“强链、延链、补链”原则,利国镇实行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初步形成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翟明德说,通过精准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东特重工、吉达装备和富宇装配公司支撑的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和康养文旅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也迅速拓展。 同时,为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利国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服务手段,采取“拉练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一切工作实施项目化推进,“交办单”“督办单”“问责单”三单并用,压实责任,以实绩论英雄;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一切以天算、以小时算,实行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好消息不断传来。总投资180亿元的43个项目在铜山经开区近日集中开工,实现项目建设的开门红。去年,利国镇分别新增1个省级和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年度投入研发经费9800万元,同比增长32%;新增专利授权60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5件。 “发展才是破解一切困局的钥匙,我们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千亿级制造基地,形成500亿级的钢铁、300亿级的高端装备、150亿级的工程机械零部件、50亿级的精密铸造。”李道峰说。 产城融合,打造“滨湖新城” 3年建成小城市,这是徐州市、铜山区交给利国镇的光荣使命。利国镇提出:遵循新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城融合新城。 “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臭水沟,现在家家都成了河景房。”69岁的农民王脉新对新改造的珍珠泉河石门老街赞不绝口。利国镇投资4000万元对老街进行挖掘、保护、建设,从街头小品到墙体绘画,展示冶炼文化、苏轼文化、古驿文化,做到修旧如旧,留住老街的底蕴和独特的山水风貌。 利国镇不仅有铁矿,更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北临微山湖、南枕泰山余脉,奠定其“城在山水中”的生态格局,自古便有“山满金、水满银、利国是个聚宝盆”的佳誉。 建新城,走新路,利国镇突出抓好“三件事”。 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徐州市产业转移和功能转换。委托江苏城乡规划设计院,修编《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在3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布局完善三大主导园区、三大配套园区、一个滨湖新城 “六园一城”的产业载体。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实施引湖入城、10万平方米休闲公园、13条河道整治、5条道路修铺、棚户区安置及滨湖新城开发等29个城建重点项目。完善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一步步走向滨湖大花园、滨湖大乐园,让更多的客商愿意来、留得住。 强化以文化人,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员中心户、“网格+”作用,全域推广“十星级文明户”做法,引领文明乡风。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构建“一心、八点、一带一环”旅游空间布局,建设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利国“新八景”。通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自驾游、民宿游,西李、黄山岛等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 发展依靠百姓,更是为了百姓。去年以来,利国镇累计投入上亿元对镇区路面、人行道、路灯、公厕、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改造提升,新建水冲公共厕所52座,硬化路面60万平方米,实现自然村公厕全覆盖,户户道路全硬化。今年,聚焦养老育幼、文化服务、社会治理等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的领域,利国镇安排1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总投资1.44亿元。目前,3所新建幼儿园、蔡山小学工程、11个村居家养老工程、户厕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 站在西李村的凤凰山顶,极目远眺,微山湖一碧万顷。看着脚下这座转型中的小镇,听着当地人讲述生活的变化,记者深切感受到,新生的利国,未来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王 岩 闫 琦 本报通讯员 胡龙林 孙家帅

本文关键词: 利国镇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