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质感生活
什么是文明谁来定义文明?
2023-05-28 08:58:01
Mars
152
来源:什么是笫四文明

什么是文明?在上一篇《什么是第四文明的开场白》中,向读者朋友提出了“文明”的话题。这一篇我们就讨论一下什么是“文明”,以及“文明”由谁来定义。

什么是文明

坦率地说,有关文明的话语权迄今为止一直被西方把持着。如果西方确实历史悠久且脉络清晰、可信。其行为也一直文明有加,堪为世之楷模,倒也没有什么,其他民族跟着学习就是了。怎奈西方从发迹的那一天起就以枪炮为工具,以其他弱小民族的血泪为营养,一路养壮了自己的身体,铺就了耀武扬威的帝国之路。

这是一百年前拍摄于澳大利亚的一位英国农场主(持枪者)和他的奴隶们。画面以无声的语言诉尽了大英帝国的残暴和傲慢。这和文明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联系?

这是近在眼前的由美国一手操纵(尽管百般抵赖)的俄罗斯北溪管道爆炸现场图。这哪里又像一个现代文明国家能够干得出的事?和恐怖主义还有什么区别?所以“文明”一词尽管由西方开始广布于世界,并一直把持着话语权、定义权、解释权。然而就像小偷穿上警察的制服,装模作样充当社会正义的维护者一样,看起来确有点滑天下之大稽。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是来自对拉丁语城市(civilis)的演绎性应用,自法国大革命开始广布于世界。后来为简化起见,“文明”的标准被定义为“城市、金属和文字”三大要素。理论依据是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人类社会的蒙昧、野蛮、文明三个发展阶段的划分。

这一定义契合的是当时西方社会历史的既有特征(城堡、城市的演变与发展),以及西方以外其他地区社会相对落后的对比映衬。可以说,正是“文明”的定义与推广,为西方中心论铺就了最重的第一块基石。

用“城市、金属、文字”三要素定义“文明”合理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至少从字面上看,这是一种僵化的、机械的、过于突出物质性的定义方式。特别是以城市的出现作为文明不文明的第一区别要素,是隐含着些许霸道味道的。西方学者也同意城市与国家是紧密相连的,而在国家出现之前,还有酋邦、部落、氏族等人类群体形式的存在,其历史之悠久远超过国家史。难道那时就没有文明的存在吗?难道那时的制度、风俗、秩序等要素就不算文明了吗?

母系社会也是西方所承认的社会史实,近代仍有零星的母系社会遗存。中国的摩梭族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母系社会特征。许多社会学家通过对母系社会的实地考察,证明其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一点也不比后来的父系社会差。而在母系社会普遍存在的远古阶段,由于生产力、生产手段多以木、石为资料,城市普遍不存在,金属也不存在,文字则处于萌芽状态。但要说母系社会不存在“文明”?那实在有点不讲道理,甚至有霸道的意味。

所以,“城市、金属、文字”不是文明的划分标准,西方也不是文明的源头,更不是文明的中心。

那么,文明应该是什么呢?

窃以为,文明一词首先应具备动态的、连续的、具有过程性特征的内涵。因为人类的历史是连贯的、动态的,具有过程性特征的河流。并不是形成城市之前的人类社会就是一片荒蛮,金属发明之前的人类只能使用手和脚。石器、木器、骨器等非金属工具,除了效率低一些,同样能作为生产工具,或攻击敌人的武器。如狩猎猛兽用的弓箭(以兽筋做箭弦,以磨尖兽骨或尖利燧石作箭头),尖矛(木质)其威力并不比后来的矛和箭差多少。文字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拼音文字并非天生就比象形文字优越。所以,城市、金属、文字(不管是拼音文字还是象形文字)绝不应该成为文明非文明的分水岭,更不应作为文明与否的试金石。充其量只能算作文明发展道路上的一块路标。

如果把城市、金属、文字作为文明的划分标准,那么母系社会,原始社会阶段的初期文明只能被埋没,被割裂。剩下的只有父系社会或国家文明。再直白一点说,就是只有西方社会的历史才拥有文明史,只有西方的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重心,甚至是中心。其他族群的文明历史都不算数,都只能仰西方文明之鼻息,永远跟在西方人的屁股后头,做盎格鲁撒克逊人或日耳曼人的小跟班。或再努力一点,争取脱亚、脱非入欧,做个黄皮肤或黑皮肤的假洋鬼子。

这就是西方发明“文明”一词的要义所在。就是西方死死抓住文明话语权不放的深层目的。

可笑的是,某些深陷西方语境而不能自拔的所谓知识分子,人家撅了自家的祖坟,却还在那里沾沾自喜。自以为掌握了文明的真谛,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教导自己的同胞,教导非西方人、亚洲人、中国人如何理解所谓的文明,如何认识文明,如何跟着西方人亦步亦趋地学着做个“文明人”。笔者曾读到过某些所谓的大学者,为显示自己对文明标准的理解深刻,竟在西方定义的文明标准——城市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演绎,把城市的具体内涵说成是石筑城市,那些非石筑城市因此算不上真正的城市。这样一来,就更加突出了西方城堡城市(石筑)的历史特征,而中国、中东、印度等最早发展出农业文明的古老文明发源地,基本上被排除在了文明范畴之外。

如此向西方主子奉献“投名状”,足显示出这些人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寡廉鲜耻。有人说,从内心归附了西洋人的假洋人(俗名“二鬼子”),为显示自己的学问洋的正宗,洋的彻底,往往阐释得比真正的洋人更“洋”一层。因为这些人觉得,只有表现得更“洋”,方显得自己更“文明”,更高人一等。

文明被一些人鼓噪到如此程度,让人只能用一声“呸!”来回答了。

西方人发现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现代科技的繁荣与发展,这是毋容置疑的。笔者无意否认这一点。但要说西方在文明话语权的把控与掌握上,也是顺理成章的合情合理的,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因为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中,都找不到西方一直把持文明话语权的合理依据。若深入一步分析还会发现;“文明”一词的定义与解释,绝非文化学意义上的一般探讨、研究行为。它其实是一盏历史的指路明灯,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理论制高点,也是现实话语权争夺过程中的致命杀手锏。可以说,谁拥有“文明”的定义权、解释权,谁就拥有了人类历史的诠释权。谁拥有人类历史的诠释权,谁就占据了世界历史的演绎、前进引导权。简单说,谁就是历史的老大。

网络上常见不少年轻人把某国戏称为“灯塔国”。这一称呼尽管不无讽刺之义,但已经明白无误地确认了上述推论的无情存在。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文明”一词的深究与探讨,东方也好,亚洲也好,所有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如果不把文明一词的实质、意义,从根本上溯本求源,把西方关于“文明”一词的有意无意的混淆、篡改,霸道侧漏的武断定义以及诠释,一一纠正过来,重新确立起来。西方领主的旗帜就只能任其高高飘扬,西方的霸权就无法从根本上铲除。其他非西方民族、人民就只能永远臣服在西方领主的脚下,做死心塌地的二等公民。

当今世界,在理论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没有比弄清楚“文明”的真实含义,重新确立“文明”一词本来应具备的解释权、话语权更重要、更紧要的了。

《山东运河研究中心》 庞双芹

本文关键词: 什么是文明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