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质感生活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导读齐泽克什么是齐泽克版辩证唯物主义?)
2023-05-23 08:58:01
Mars
172
来源:酷哲学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一般人往往会认为“物”就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或物体,如树木,这种对物的理解,在拉康的意义上,实际上已经不是物了。因为当我们能说出树木这个物的时候,我们已经用“树木”的概念,并且将符合这个概念的东西从周遭世界中分离出来,把它当成为一个树木。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

实际上当我们说男人、女人、山河、湖海、落日、星辰等这些东西时,它们从来就不是物,因为它们存在语言的在先性,我们正是用这些概念将它们从原本彼此没有区分的周遭世界中分离了出来,让它们成为了我们观念中的物,即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已经嵌入现实自身之中。

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某种东西的“物质”属性,正是在观念化运作的方式下进行的,在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一个东西叫做“物”,“物”这个词语本身就是观念,当我们以这种“物”去建构唯“物”主义时,已经偏向观念论了。因此以往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观念论(唯心主义)的变种而已,其中包括但种不限于朴素的、机械的、形而的、甚至辩证的、因为它们正是观念论构造的物质与意识二分的产物。

真正的物是没有被概念所中介过的实在,实际上我们无法用现的任何概念描述它,它是话语结构中的bug,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所说的物的概念也是不对的,因为它拒绝一切符号化,对此我们别无他法,只能做出一个标记(正是它因为拒绝被符号化,才显示出解放性的力量)。

由于实在界(真实之物)充满了无限的偶然、裂缝、混沌、悖论、不一致性。当我们用理性的、平滑的、一致的象征能指链来穷尽它时,必定会产生剩余。

例如一个高纬的多面体,我们只描述了我们能观测到的这几面,却把其他侧面作为遗忘的残余物。

如齐泽克所言,“这里的悖论恰恰是这样的:在某个时刻,纯粹的差异出现了,差异不再是两个实际性的既定物之间的差异,而是同一个物与这个物本身分割开来的最小差异”。

一个没有经过概念化的物,存在着许多实现的可能性。

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采纳最为习惯的方式来将它同它自身分开。例如,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我们习惯将它看成一条直线,而不是看成一堆粉笔灰。当我们选择了一个视角,让物从自身之中显现时,就已经使物和它自身做了“最小的差异”的分裂。为了同时看到“一条直线”和“一堆粉笔灰”,我们必须不断地转换视角,即视差之见。视差之见就是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齐泽克认为,视差并非主观上的视角切换,视差之见源自客体本身的纯粹自我差异。客体自身结构的裂缝使得我们在审视它时总是感觉“错过了某些东西”。使我们产生视差之见的正是事物身上的“小客体a”,而不同视角之间掩盖的是事物的“实在界”。

齐泽克举了个物理学的例子。

在一个抽空了空气、温度尽可能降到最低的瓶子里,究竟还有东西吗? 在惯常的的看法中,“那里一无所有”。齐泽克在此做了一个精巧的逻辑置换。把“那里一无所有”置换成“那里还有某某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抽空了空气只代表抽空了传统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让它成为了一无所有(Nothing),但是还存在着比无更少(less than nothing)的东西,这个东西只有在量子物理学中才能发现的“希格斯场”。

这种比无更少的东西,就是完全否定性的能量,就是本真实在上的不可能,即物质的不可能。

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用视差之见揭露现有知识体系内在的“对抗”,揭开象征秩序的裂缝,让实在涌现出来,于此我们才能找到一种不可能的“比无更少”,于此我们才能找到超越资本主义现实的路径,在其裂缝中瞥见那个已被视为不可能的共产主义。

本文关键词: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