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质感生活
龋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龋齿,如何预防,需要拔牙吗?)
2023-05-13 08:28:01
Mars
143
来源:医学一分钟

龋齿是什么意思?龋病俗称“龋齿”“虫牙”“蛀牙”,龋病是世界非传染性三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糖消耗量增加,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龋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儿童,龋齿影响口腔卫生问题,有异味, 严重时影响咀嚼功能,疼痛剧烈,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那么龋齿是什么,如何形成的,需要拔牙吗?

龋齿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龋病?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变深度可以分为浅龋、中龋、深龋齿。

浅龋: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窝沟龋的损伤部位可见色泽变黑,探针触之有粗糙感;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者褐色斑点,一般无明显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亦无明显反应。

中龋:龋损达到牙本质,龋洞形成,洞内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对酸、甜刺激敏感,饮食过冷、过热都可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深龋:龋洞深大,龋损已达牙本质深层,伤及牙神经,食物塞入洞中或者冷热刺激时可出现疼痛,疼痛剧烈。

浅龋早期,只需按时刷牙、清理牙齿,必要时配合药物,中龋需要填补龋洞,深龋需要根管治疗,但是如何没有及时治疗,随着病变发展,牙本质进一步破坏,可引发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牙根损毁,牙齿不保,甚至出现脓瘘、败血症等。

龋病是如何形成的?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有四种因素相互作用起着主要的作用,包括: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1、细菌:口腔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菌株。多数情况下,牙菌斑形成后才能致龋。致龋细菌将饮食中的蔗糖合成大量多糖,这些多糖构成牙菌斑的细菌间基质。牙菌斑是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在龋病的发生中非常重要,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

2、食物:食物中的糖,尤其是蔗糖,为牙面的细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使其在牙面上定居、生长、繁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蔗糖消耗量大的地区,龋病发病率较高,蔗糖消耗量小的地区发病率低。进食糖类的时间、频率、方式对龋病发生也有不同的影响,如儿童睡前吃糖、饮含糖饮料更易致龋。

3、宿主:宿主也就是患者,当宿主抗龋力降低时易患龋。

宿主的抗龋力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比如牙齿的点、隙、裂、沟处易患龋,牙齿排列不整齐、拥挤重叠,容易停留食物残渣和细菌,易患龋。

其次,唾液冲洗的光滑牙面不易患龋,唾液有清洗牙面的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系、免疫球蛋白等有抗致龋菌的作用。

最后,宿主的健康情况也密切相关,受饮食、环境、营养、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影响。

4、时间:龋病的发生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早期损害发展为龋洞,需要18个月左右。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一般是在牙齿萌出后2~4年内患龋达到高峰,以后则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从2岁到14岁是乳牙、恒牙患龋易感期,6~8岁是乳牙、恒牙交替时期,在此前后5年左右,都是龋病发病的高峰期。

龋齿需要拔牙吗?

单纯的龋齿,无论浅龋、中龋、深龋,都是可以填充治疗的,即使龋齿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也可以通过根管治疗。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龋齿后期,病变累及牙神经,一旦受到外界的冷热酸等刺激,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根管治疗缓解牙痛效果明显,可以保留牙齿,避免拔牙。根管治疗操作较为复杂,包括术前拍X线片,揭开髓腔,去净腐质,确定根管长度,根管预备、冲洗、消毒、充填、打桩,带上牙冠等。

根管治疗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治疗步骤较多,根管治疗的目的是保留牙齿、避免拔牙,治疗之后常常建议患者制作“牙套”,之后就可像正常牙齿一样,正常咀嚼、进食。

牙齿损毁严重,牙齿松动、牙根折断时,无法保留牙齿,需要拔牙。

大家好,加关注,查看往期文章,如果有常见的家庭医学问题,以及文章的疑问,欢迎您留言评论!

本文关键词: 龋齿是什么意思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