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质感生活
一时多少豪杰前一句是什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
2023-02-01 08:58:01
Mars
258
来源:子宜春来


一时多少豪杰前一句是什么?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但是历来鉴赏家,却很少关注词中的三个字“人道是”。

“人道是”的意思是,听别人说,这个地方是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古遗址,并不确切,只是人们传说而已。

苏轼出于哪些考虑要用“人道是”这三个字呢?

首先,实情如此,据实而说。

赤壁之战的遗址其实历来都有争议。据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记载,荆楚大地称作赤壁的有五处:汉阳、汉川、武昌、黄州和蒲圻。

比如,南北朝时期人,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盛弘之的《荆州记》有记载。

盛弘之曾任临川王刘义庆侍郎,与鲍照友善,曾撰《荆州记》三卷,记述荆州地区的郡县城郭,山水名胜。

他说:“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史学界称为“百里赤壁”。

再比如,南北朝时,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乌林即今湖北洪湖东南,与赤壁隔江。

再比如,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758~814年),唐朝时期政治家、地理学家,宰相李德裕父亲。

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这些史料记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之处,后人莫衷一是。所以苏轼就据实说,这里是赤壁古战场,只是听别人说的,并未考证。

其次,照应词句,突出主题。

本文的主旨,并非主要赞美祖国山河的美的,而是表达宇宙永恒,但人类功业难留、人生如梦之感。

如上阕第一句说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共同之处。虽然“风流人物”不能与“尔曹”相提并论,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就是江河长流,人已乌有。

下阕结尾部分写“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说我神游故地,这些历史人物应笑我竟然有这么多感伤之情,以至使自己早早地就长出了白发。因为苏轼当时不过四十多岁,还正当壮年。

苏轼接着明确写:“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不过就是庄子所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罢了,不存在恒长永久。也正如苏轼在《赤壁赋》里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种浮生若梦的感情,也通过“人道是”表现出来。当初声势那么浩大的一场战争,没过几百年,人们连具体的位置都难以准确说出来,只能是传说中大概如此,这不是令人悲哀的事吗?

第三,故设虚幻,增词魅力。

文学作品用具体可感的景物、事件来表达作者内心幽微隐约的情思,如果是单纯喊口号,抽象讲哲理,那就不是诗词曲,也不是散文、小说与戏剧。

同时也借助精妙的词语来传递这种难以陈述的情致。

本词在下阕写了周瑜,那么青春得意的儒将,一身风流,又得小乔,又胜曹贼,但结果又怎么样呢?人们现在连他指挥的那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的遗址都不清楚了。他是“一时多少豪杰”的代表,也与他们一样,湮灭于历史长河中,了无踪迹。

用“人道是”一词先渲染了迷茫的意境,更能突出周瑜与无数豪杰命运的悲剧性。

连风流人物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的小人物呢?所以苏轼最后只能用“一尊还酹江月”来表达自己既怀才不遇又感伤人终为土的复杂情绪。

文学作品的美妙,就在于研读中。因为文学作品有许多的留白,需要读者去填补。



本文关键词: 一时多少豪杰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