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妙笔生花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世界是平的读后感-易百科
2022-11-28 09:00:01
Mars
387
来源:丧心病狂刘老湿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2005年,比尔盖茨向自家公司的高管们推荐了《世界是平的》一书。后来这本书火遍全球,据说2006年“IBM中国区员工大会。容纳6000人的北京展览馆剧场座无虚席,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本《世界是平的》中文版第二版。”

我当时看过这本书,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折服了。

这本书里的内容我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

全球化、信息化、不均衡。

其中,全球化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则是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不均衡则是这一切背后的根本原因。

在作者成书的那个时间点上,这种观点看上去相当的给力:通过合理的全球分工从而发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削减成本支出、提高劳动效率,最后全世界人民各司其职,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这个理论看上去很美,而且其结论在当时来讲相当具有说服力——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书成书于2005年,在作者写书的过程中,马云刚刚带着十八罗汉开始创业不久,刘强东的京东多媒体连锁店遇上了非典,他正在纠结要不要全面转型到线上进行经营,那时候我刚上大学不久,大家毕业的理想是“进外企”,思科、北电都是不错的选择。

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到一千块,一美元可以兑换八人民币,北京星河城房价5000一平。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当时,一个美国工程师的收入,可以轻松的抵得上几个中国工程师的收入,同样的,一个美国接线员的收入也可以轻松的抵得上十几个印度接线员的收入。但显然一个美国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不可能是中国工程师的好几倍,一个美国接线员的工作效率更不可能是印度接线员的十几倍,对不对?

知识的传播要远远快过收入的增长,而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则让跨国企业发现了这种不均衡,使得他们能够在扩大市场的同时将低附加值的工作外包出去,实现表面上的“双赢”——印度人自己也可以搞IT培训、可以搞MBA,然而你们国家没有充分的需求,这些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毕业之后只能去开出租车,那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全球化浪潮下服务于美国公司呢?这个逻辑链条如此有说服力,以至于作者在书中如此举例:

让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道理。假设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假设美国经济体系中只有100个人,其中80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20个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作技能较差。接着设想世界已经变得平坦,美国已经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此时的中国有1000个工人,但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在这些工人当中,只有80个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他920个人都是非熟练劳动力。在美国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的市场上只有80个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人,协定签署之后,世界范围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工人的人数增加到160人。因此,80个美国人会感觉他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事实确实如此。但随后美国得到的好处却是一个大大扩展的、更加多样化的市场。原来100人的市场扩张到1100人,需求大量上升。所以对于中美双方的熟练劳动力而言,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美国企业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了更多的熟练高技术工人——同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企业同时获得了成本上的降低与收入的上升——中国的高技术工人可以获得与原来相比更高的报酬——双赢。

可问题在于,假如另外那920个非熟练劳动力想提高自己的地位怎么办?

假如那80个中国的高技术工人想跟美国工人获得一样的待遇怎么办?

如果这些假设还不够可怕的话,大家还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企业可以轻松地进入这样一个1000人的市场?原有的中国企业在干什么?

可能有人会觉得,技术跟组织,使得美国的跨国企业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因此他们在市场上可以很容易地打败中国企业,然后获得整个市场。这个想法在2005年前后,基本上还是挺正确的。

假如中国人的技术水平永远追不上美国人、假如中国的低端劳动力永远不想提升自己的地位、假如中国熟练高技术工人永远不想跟美国的同行过上一样的生活的话,那么世界确实是平的,而且可以永远这么平下去。发达国家会十分高兴地见到这种“全球化”。

然而在十年间,几个巨大的变化发生了。

最主要的,一是信息技术的又一次大发展。

二是中国成了发达国家的粉碎机。

前者让许多外包产业从劳动力密集产业变成了技术密集产业,于是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开始受到了影响。

假如我雇一个程序员就能通过大数据找到审计漏洞的话,我还需要雇40名印度外包人员帮我来做审计么?假如我开发了一个APP就能帮大部分人来完成报税的话,我还需要跟数以百计的印度外包公司合作来转移工作么?

当然不需要。

当年信息化将世界荡平,而现在,信息化与AI技术的方兴未艾则在努力尝试将高重复度的工作从人类手上夺走。

后者的意义不用我多说,不过我还是想聊聊这背后的一个深层次逻辑。

即所有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然而这种权利平等么?

假如你认为大家都是人,你所拥有的我也可以尝试拥有,那对不起,依赖受教育程度与薪酬之间巨大不均衡而产生的所有行业都没法持久发展下去。

可在某些时间节点上,享受到了低成本与大市场的发达国家会希望你们追求幸福的脚步能稍稍慢一点,最好受控一点。

当双方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这种全球化就要被中断。

于是时过境迁,当年极力鼓吹全球化的西方国家搞起了逆全球化,而中国却开始痛批保护主义跟合作机制碎片化,强推一带一路,俨然成为了全球化最积极的推动者。不知这是否是历史的一种讽刺。

作者曾经在最后一章中表示:

有两种方法使世界变得平坦,一种是利用你的想象力把每个人提高到相同的高度,另一种方式是利用想象力把每个人降低到同样的水平。

然而作者没有说,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高处的人们筑起高墙,让世界变得没那么平坦,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在今天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本书,或许我们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本书在当年的火爆丝毫不亚于曾经同样风靡一时的未来简史,许多人曾言之凿凿的宣称自己从这些书中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日后世界走向的脉络。然而时间终究会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预言更可笑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着的世界里。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这本书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



本文关键词: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