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百科精选
旧影:70年代曾经有一个手抄本叫《一只绣花鞋》-易百科
2022-12-09 09:00:02
Mars
410
来源:闻正


曾经有一个手抄本叫《一只绣花鞋》,有一个小伙叫张宝瑞。。。

70年代文坛空前箫条,正式出版的小说是寥寥无几,人们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单调,“手抄本文学”因此不胫而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连作者姓名都不清楚的手抄本从城市到农村,很快占领了地下文化的阵地,其中小说《一只绣花鞋》,融合了侦探、悬疑、恐怖色彩,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一只绣花鞋》的故事就像一个幽灵在中国的民间已经游荡了半个世纪,一个秘密的组织,一座深宅大院,一间神秘莫测的房子,一天深夜,窗台上忽然出现了一只绣花鞋,于是,惊险的迷雾便飘浮而来。

作者张宝瑞是“老三届”毕业生,1970年正在北京铁合金厂当炉前工,他文学天赋很高,口才极佳,因为三班倒、总上夜班,特意犯困,作为班长,为了调动大家干活儿的积极性,张宝瑞就给他们讲故事,从1971年开始,张宝瑞就将他给工友们讲的故事写为小说《一只绣花鞋》,当时他只有18岁,张宝瑞在敌特的世界展开想象,幻想和建构另一半的“世界”,小说讲述的是1948年国民政府崩溃前,曾经秘密成立梅花党,皆在打入中共内部,十年后,核潜艇设计图外泄,老虎滩出现伪装女士,火葬场闹鬼,销声匿迹十几年的梅花党又开始行动,而梅花党的接头信物便是一只绣花鞋,1974年,张宝瑞将这部12万5千字的小说用圆珠笔公公正正地抄在日记本上,有意识地拿给人们传阅。

张宝瑞和金庸

传阅中的一幕让张宝瑞记忆深刻,一名叫魏彦杰的工友仔细翻看小说,大风捲起炉灰,在他衣服上铺了厚厚一层,他全然不顾,俨然成了一个“土人”,这一幕常给张宝瑞带来创作的动力,在一支支简陋的圆珠笔,一盏盏摇曳的油灯,一本本印有天安门图案的日记本中,越传越广,一次,张宝瑞见到《一只绣花鞋》的传抄本,因为在传抄中本不同的人加工,经过几千万人的“改编”后,小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文革后,《一只绣花鞋》从地下走到了地上,得以正式出版,2003年,据此改编的电视剧《梅花档案》在全国播出,收视率名列第一,直接带动了红色悬疑影视剧制作和播出的热潮,张宝瑞也在恢复高考那年,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在在从事文学创作。



本文关键词: 一只绣花鞋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