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百科精选
庄子是哪个学派的(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他的"幸福哲学")-易百科
2022-11-28 09:00:01
Mars
377
来源:小播读书


庄子是哪个学派的?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

01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杨朱思想代表第一阶段,老子思想代表第二阶段,而庄子的思想代表第三个阶段。道家的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道家一开始是一些隐者。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遇到一些称为“隐者”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其中一位隐者还把孔子说出: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

但这些隐者并不是普通的隐者,并没有因为避世而“欲洁其身”,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赋予他们意义,这其中最早的人就是杨朱,其年份不详,但是他是在墨子和孟子之间的一代人,因为在墨子时从未提及他,但是在孟子时他已经声名显赫。

杨朱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贵己、轻物重生。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对人只有一次而已。他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所以,杨朱主张建立一个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但是,这种社会在阶级社会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它只不过是人的美好幻想而已,有点理想主义的色彩。

道家的第二阶段代表人物就是老子了,前面我介绍了,老子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而所谓的道就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和规律。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套自然法则,即有自己的“道”。而且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精华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道家思想的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就是:庄子,在介绍庄子的道家思想之前,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庄子的一生。

02

庄子,原名庄周,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是战国时期蒙国人,在今天的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一个小国。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子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也是先秦七子之一,而先秦七子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

庄子的学问渊博,和其他思想家一样,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和批判。

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子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也是古代名家学派创始人惠施的朋友。庄子的思想原著并没有找到,现在我们熟知的《庄子》一书是由公元3世纪郭象重新编著的,郭象也是《庄子》的大注释家。《庄子》原著52篇,现存33篇,它和《老子》、《周易》三本书合称为“三玄”。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短短数万字,包括了几百个寓言故事,其中我们熟悉的“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都是出自《庄子》一书。

03

《庄子》其中的“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最为著名。在“逍遥游”中,庄子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他认为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而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更高一层的理解可以获得绝对的幸福。

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充分自由发挥我们的自然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而来。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和老子一样。“德”代表自然能力。按照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认为,顺乎天意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能力也不同,但是他们充分自由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的幸福是等同的。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大鸟能飞千万里,而小鸟只能在树间穿梭。但它们都是一样幸福的。

所以,关于获得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那怎样才能获得绝对幸福呢?

人在能够充分自由发挥自然能力的时候,就是幸福的。但是这种发挥在很多情况下会受阻,例如生老病死,所以佛家以老病死为“四苦”中的“三苦”,而“生”也是一种苦。所以庄子认为,依靠自由地发挥自然能力的幸福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制的,庄子也认为,畏惧死亡是人类不幸福的主要来源。

虽然有天灾人祸的带来的痛苦,但是庄子认为如果能理解,则痛苦会减轻,比如天下雨了,大人可以理解,所以不会生气,但是小孩不理解就会生气。用道家的思想总结就是“以理化情”。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他可以说是已经得到了绝对幸福。

那人怎么变成圣人,怎么才能获得绝对的幸福。庄子认为要达到“不知之知”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弃知”,弃知的结果就是没有知识,但这种没有知识和无知是两回事,“不知”状态是先达到了有知的阶段,然后弃知的。而无知则没有这样的过程。

他们赞美社会和人类的原始状态,把圣人比做婴儿和无知的人。婴儿和无知的人没有知识,做不出什么区别,所以都像是属于混沌的整体。可是他们的属于它,是完全不自觉的。他们在混沌的整体中,这个事实他们并无觉解。他们是无知的人,不是不知的人。这种后来获得的不知状态,道家称之为“不知之知”的状态。

另外,《庄子》的“齐物论”中,“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这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法思维。

04

在哲学思想方面,庄子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因为庄子认为任何形式的宣传、教化、劝导,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们。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本文关键词: 庄子是哪个学派的
本文标签: